开春之后,市面上的螺蛳就渐渐多了起来,这时候的螺蛳肉质紧实又饱满,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心头好。不过很多人自己在家做螺蛳,要么吃着牙碜,要么肉质发柴,总达不到外面馆子的味道。其实想要做好螺蛳,关键在于几个不起眼的细节,把这些地方做到位,在家也能做出鲜嫩入味的螺蛳,一口一个停不下来。
咱买螺蛳的时候可得仔细挑,新鲜的螺蛳才是好吃的基础。首先看外壳,得选那些颜色深褐、壳面光滑没有破损的,这样的螺蛳生长环境比较干净,肉质也更嫩。要是外壳发灰或者有很多青苔,可能是长时间没换水的老螺,肉质容易老。然后用手碰一下螺口,鲜活的螺蛳会立刻把触角缩回去,要是碰了没反应,那大概率是不新鲜了。另外,尽量选个头中等的螺蛳,太大的螺肉可能偏老,太小的又没什么肉,中等大小的口感刚刚好。买的时候可以让摊主帮忙称完直接过一下水,初步冲掉表面的泥沙,回家处理起来也省点事。
回家后的第一步就是让螺蛳吐沙,这步可不能急。把螺蛳倒进盆里,加入没过螺蛳的清水,然后加一勺盐和几滴香油,盐能让螺蛳产生应激反应,香油能隔绝空气,这样螺蛳就会拼命吐沙。再放一把菜刀或者一块铁器在盆里,据说铁器的味道能让螺蛳更老实,吐沙更彻底。每隔两三个小时换一次水,每次换水都要重新加盐和香油,一般要泡够24小时,要是着急吃,至少也得泡6小时以上。泡好后还得逐个处理螺尾,用剪刀把螺蛳的尾部剪掉一小截,这样不仅能去掉螺蛳尾部的内脏和泥沙,还能让调料的味道更好地渗进螺肉里,吃的时候也能直接吸出肉来。剪尾这活儿虽然有点费手,但千万别偷懒,这可是螺蛳入味又不牙碜的关键。剪完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几遍,直到盆里的水变得清澈,没有一点泥沙沉淀为止。
调料准备也很关键,家常做法不用太复杂,但几样核心调料不能少。生姜要多准备点,切成姜片和姜丝,姜能去腥增香;大蒜去皮拍扁,最好再剁成蒜末,蒜香和螺蛳很搭;干辣椒根据自己的口味放,喜欢辣的可以多放几个,剪成段去掉籽,这样辣度更柔和;花椒十几粒,增加一点麻味能提鲜;再准备一勺豆瓣酱,最好是郫县豆瓣酱,炒出红油后香味特别浓;还有一瓶啤酒,用啤酒代替水焖煮螺蛳,既能去腥,还能让螺肉更嫩,煮出来还有淡淡的麦香味。另外,葱花和香菜是最后点缀用的,家里有紫苏叶的话也可以准备几片,紫苏和螺蛳是绝配,能让香味更有层次,不过没有也没关系,家常做法不用太讲究。
接下来就开始烹饪了,热锅冷油,油不用太多,能润锅就行。油热后先放入姜片和蒜粒,小火慢慢炒出香味,炒到姜片有点焦黄,蒜粒表面微微发皱的时候,加入干辣椒和花椒,继续小火炒出红油和麻香味,这里要注意火候,别把调料炒糊了,炒糊了会发苦。然后放入一勺豆瓣酱,快速翻炒均匀,把豆瓣酱的香味炒出来,这时候整个厨房都能闻到香味了。接着把处理好的螺蛳倒进锅里,转大火快速翻炒,这一步要翻炒到位,让每一个螺蛳都均匀地裹上调料。炒到螺蛳大部分都开口的时候,沿着锅边淋入一瓶啤酒,啤酒的量要没过螺蛳的三分之二,要是啤酒不够可以加点清水,但最好还是多放啤酒,味道更鲜。然后盖上锅盖,转中小火焖煮10分钟左右,焖煮的时间不能太长,不然螺肉会老,10分钟刚好能让螺肉熟透又保持鲜嫩,还能让调料的味道充分渗进去。
焖煮的时候可以开盖看一下,要是汤汁太多,就转大火收汁,收汁的时候要不停翻炒,让每一个螺蛳都裹上汤汁。快出锅的时候放入姜丝和蒜末,再翻炒几下,姜丝能增加清新的姜味,蒜末在最后放能保留蒜的辛辣香。然后尝一下味道,根据口味适量加点盐和生抽调味,因为豆瓣酱已经有咸味了,盐别放太多。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,要是有紫苏叶就放进去翻炒两下,一道鲜嫩入味的家常螺蛳就做好了。
其实螺蛳怎么做又好吃又嫩,除了前面说的选螺、吐沙、剪尾这些步骤,火候的把控也很重要。炒螺蛳的时候一定要用大火,快速翻炒让螺蛳受热均匀,这样螺肉才会紧实不松散;焖煮的时候转中小火,既能让调料入味,又不会把螺肉煮老。还有就是不要加太多复杂的调料,简单的姜蒜、辣椒、豆瓣酱和啤酒,就能最大程度保留螺蛳本身的鲜味,调料太多反而会掩盖螺蛳的本味。做好的螺蛳端上桌,热气腾腾的,香味扑鼻而来,用手拿起一个,先吸一口汤汁,鲜中带辣,还有淡淡的蒜香和啤酒香,然后轻轻一吸,螺肉就滑进嘴里,肉质鲜嫩有弹性,越吃越香,不知不觉就能吃掉一大盘。
有时候家里来人,做上这么一盘螺蛳当开胃菜,大家围着桌子边吃边聊,特别有烟火气。而且自己在家做的螺蛳,食材新鲜卫生,调料也都是自己选的,吃着也放心。虽然处理螺蛳有点费时间,但当看到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,就觉得这些麻烦都值了。其实家常菜就是这样,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做法,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,就能做出让人难忘的味道,这盘鲜嫩入味的螺蛳,就是这样一道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常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