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每到周末,家里厨房总会飘出一股特别的香味,那是妈妈在熬豆干酱。刚熬好的酱装在瓷罐里,油亮亮的,里面的豆干丁和黄豆裹着酱汁,抹在热馒头或者拌进面条里,一口下去又香又甜,能让人多吃小半碗饭。后来自己成家了,也总想着复刻这个味道,慢慢摸索下来,发现怎么做豆干酱好吃又香甜,其实不用复杂的调料,只要选对食材、掌握好火候,在家就能轻松做出来。
做豆干酱,食材得选家常易得的,但细节不能马虎。豆干要挑那种紧实的北豆腐干,别选太软的,不然熬的时候容易碎,切成半厘米见方的小丁,切好后可以放在漏篮里晾一会儿,去掉表面的水分,这样炒的时候不容易溅油;黄豆要提前一天晚上用清水泡着,泡到黄豆鼓起来,用手一捏能捏出小坑就行,泡好后淘洗干净,控干水分备用;酱料方面,普通的黄豆酱就够用,要是想让味道更丰富,也可以加一点甜面酱,两者按二比一的比例混合,甜面酱能自带一点甜味,后期就不用多放糖了;另外还要准备一小块生姜、几瓣大蒜,都切成末,再备一小把葱花,还有一勺冰糖,冰糖不是为了让酱变甜腻,而是中和酱的咸,让味道更鲜醇,食用油就用家里平常炒菜的花生油或者大豆油,香味更足。
先处理黄豆,这一步是让豆干酱吃起来有嚼头的关键。锅里倒少许油,油热后把泡好的黄豆倒进去,开小火慢慢炒。炒的时候要不停用铲子翻拌,别让黄豆粘在锅底,不然容易糊。炒个四五分钟,看到黄豆表面有点发黄,能闻到淡淡的豆香味,就往锅里加一碗清水,清水要没过黄豆,然后开中火煮。煮的时候不用盖锅盖,让水汽慢慢蒸发,煮到水差不多收干,黄豆变得软糯,用筷子扎一下能轻松扎透,就可以盛出来晾着,这样处理的黄豆既有嚼劲又不会硬得硌牙。
接着炒豆干,这一步要炒出豆干的香味。锅里再倒适量油,油热后先把姜蒜末放进去,小火炒出香味,注意别炒糊了,姜蒜糊了会发苦,影响整个酱的味道。姜蒜香味出来后,把切好的豆干丁倒进去,转中火翻炒,炒到豆干丁表面有点微黄,边缘稍微有点焦香,这样豆干吃起来会更有味道,也能更好地吸收后面的酱汁。炒好豆干后,把之前煮好的黄豆倒进去,和豆干一起翻炒均匀,让豆干和黄豆都裹上一层油,这样后面加酱的时候不容易粘锅底。
然后就到了熬酱的关键步骤,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怎么做豆干酱好吃又香甜。把调好的黄豆酱和甜面酱倒进去,开小火快速翻炒,让每一粒豆干和黄豆都裹上酱汁。这时候要注意火候,火太大会让酱糊在锅底,炒出来会有苦味。裹好酱后,往锅里加小半碗清水,水量刚好没过食材一半就行,然后把准备好的冰糖放进去,用铲子搅拌几下,让冰糖慢慢融化。
接下来就开始慢慢熬酱,盖上锅盖,开最小火,每隔三四分钟就打开锅盖翻搅一下,防止锅底的酱糊掉。熬酱的时间不用太长,大概二十分钟左右,主要是让豆干和黄豆充分吸收酱汁的味道,同时让锅里的汤汁慢慢收浓,变成浓稠的酱状。等看到锅里的酱汁不再稀稀的,能均匀地裹在豆干和黄豆上,用铲子挑起一点酱,酱汁能缓慢地滴下来,就差不多好了。这时候打开锅盖,把葱花撒进去,快速翻炒两下,让葱花的香味融入酱里,然后就可以关火了。
做好的豆干酱放凉后,装进干净的玻璃罐里密封保存,放在冰箱里能放半个多月。早上起来,夹在刚蒸好的白馒头上,一口下去,酱香混合着豆干的香味,还有一丝丝甜味,特别开胃;中午煮一碗面条,捞出来拌上两勺豆干酱,不用再加别的调料,就能吃得特别香;晚上炒菜的时候,也可以加一勺豆干酱,比如炒青椒或者炒土豆丝,能让普通的家常菜多一层酱香。其实怎么做豆干酱好吃又香甜,核心就是用心选食材、耐心熬煮,不用追求复杂的调料,家常的做法反而能保留食材最本真的香味,吃起来也更放心。自己熬的豆干酱,不仅味道合自己的口味,还能想起小时候妈妈做饭的味道,每次吃的时候都觉得特别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