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外滩麻辣烫,不少人都被它那股子鲜香味儿勾着魂儿,但也有朋友一听到 “麻辣烫” 就犯怵 —— 怕辣得烧心,又实在想尝尝那口独特的鲜。其实完全不用纠结,外滩麻辣烫怎么做不辣又好吃,掌握几个小技巧,在家就能做出和店里味儿差不多的版本,老人小孩都能放心吃。
首先得选对食材,这可是外滩麻辣烫不辣又好吃的基础。毕竟不靠辣味提鲜,食材本身的新鲜度和口感就特别关键。蔬菜方面,娃娃菜、菠菜、金针菇是必选的,娃娃菜煮软后吸满汤汁,一口下去满是清甜;菠菜要选嫩一点的,煮的时间短,吃着还带点脆劲儿;金针菇得把根剪了,撕成小撮,煮透了不会塞牙,还能裹住不少汤汁。肉类的话,嫩牛肉是首选,切成薄片,用少许生抽和淀粉抓匀,煮出来又嫩又入味;虾滑也不错,买现成的或者自己用鲜虾剁,煮到浮起来就好,咬着有弹劲儿;午餐肉要选那种肉含量高的,切成厚片,煮到边缘有点微皱,吃着特别香。豆制品就选豆腐泡和千页豆腐,豆腐泡煮软后会吸满汤汁,咬的时候得小心烫嘴;千页豆腐煮久了也不会烂,口感 QQ 的。
接下来是汤底,这可是外滩麻辣烫不辣又好吃的灵魂。不辣的汤底就得靠 “鲜” 来撑场面,最好用猪骨或者鸡骨来熬。先把骨头洗干净,冷水下锅,加几片姜和一勺料酒,煮开后撇掉浮在上面的血沫,这样熬出来的汤才不会有腥味。然后把骨头捞出来,用温水冲一下,再放进干净的锅里,加足量的温水,放姜片、葱段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熬。猪骨得熬 1 个半小时以上,鸡骨熬 1 小时就差不多了,熬的时候别老开盖,让香味锁在汤里。熬好后把骨头、姜片、葱段都捞出来,汤底里加适量的盐,少许生抽提鲜,再撒一点点白胡椒粉增香,记住千万别放辣椒、花椒这些辛辣的调料,不然就跑偏了。这样熬出来的汤底,颜色奶白,闻着就特别香,喝一口暖乎乎的,鲜得能鲜掉眉毛。
煮食材的顺序也有讲究,要是煮错了,要么有的食材太烂,要么有的没熟,还会影响整体的口感。得先煮难熟的,比如土豆、红薯粉、各种丸子。土豆切成厚片,放进汤底里煮 5 分钟左右,煮到用筷子能轻松扎透但又不烂的程度;红薯粉要提前用温水泡软,再放进汤里煮,煮到粉变软,没有硬芯就好;各种丸子比如鱼丸、虾丸,要煮到浮起来,再煮 1 分钟,确保熟透。然后煮中等难度的,比如豆腐泡、千页豆腐,豆腐泡煮 3 分钟左右,吸满汤汁就好;千页豆腐煮 2 分钟,煮软了就行。最后煮易熟的蔬菜和肉类,菠菜、娃娃菜下锅煮 1 分钟,叶子变软就捞出来;嫩牛肉下锅后,看到颜色变了,再煮 10 秒钟就好,煮太久就老了,咬着费劲。这样煮出来的每种食材都能保持最好的口感,还能充分吸收汤底的鲜味,吃着就特别符合外滩麻辣烫不辣又好吃的感觉。
蘸料也不能马虎,好的蘸料能让外滩麻辣烫的鲜味更上一层楼。不辣的蘸料可选的也不少,花生酱蘸料就很合适。取两勺花生酱,用温水慢慢搅开,别结块,搅到那种能流动但又不会太稀的程度,然后加一点点盐和生抽调味,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,要是喜欢蒜香,还能加一瓣蒜末,拌匀了就行。还有芝麻酱蘸料,把芝麻酱用温水调开,加一小块腐乳(记得用勺子压成泥),少许香油,再加点葱花,这样调出来的蘸料,香而不腻,裹在食材上,一口下去,芝麻酱的香和汤底的鲜混在一起,别提多满足了。
还有几个小细节要注意,煮食材的时候别盖盖子,尤其是煮蔬菜,盖盖子容易煮烂,失去脆嫩的口感。另外,汤底熬的时候别加太多盐,因为后续蘸料也会有咸味,不然整体会太咸。要是想让汤底的鲜味更浓一点,可以在熬汤的时候加一两颗干贝,泡软后撕成丝放进去,鲜味儿会更足。食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换,比如喜欢吃菌菇的,还能加几朵香菇,煮之前用刀划几道口子,更容易入味。
其实外滩麻辣烫的好吃,不在于辣不辣,而在于食材的新鲜和汤底的鲜味。只要掌握好食材选择、汤底熬制和煮制的小技巧,不辣的版本照样能让人吃得开心,甚至比辣的更能尝出食材本身的味道。有空的时候不妨试试,说不定你会发现,原来不辣的外滩麻辣烫,也能这么让人回味无穷,吃了一次还想再吃第二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