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买榴莲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看着榴莲壳长得挺饱满,结果一打开,里面的果肉硬得像块小石头,咬一口又涩又没味儿,扔了心疼,放着又不知道啥时候能熟。其实不用愁,掌握几个小窍门,生榴莲很快就能变熟,还能吃得香甜过瘾,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榴莲怎么做熟的最快又好吃,以后再遇到生榴莲,就知道该咋处理了。
先说说最省心的方法,就是利用水果之间的 “互助”。咱们都知道,苹果和香蕉放久了会变软,还会散发出一种叫乙烯的气体,这种气体刚好能帮榴莲加速成熟。具体咋做呢?先找一个干净的密封袋,把生榴莲放进去,再放一两根成熟的香蕉或者一个苹果,然后把密封袋的口扎紧,别留缝隙,这样能让乙烯气体更好地包裹住榴莲。接着找个温暖的地方,比如阳台晒得到太阳的角落,或者客厅靠近暖气片的地方(冬天用这个特别合适),温度保持在 25 到 30 度之间最好,太高了容易让榴莲熟过头,太低了效果就慢了。放个 1 到 2 天,就可以打开密封袋摸一摸榴莲壳,如果感觉壳有点软,轻轻按一下能陷进去一点,就说明榴莲差不多熟了。这种方法不仅快,还能让榴莲的香味慢慢释放出来,熟了之后果肉又软又甜,不会有那种生涩的味道。
要是着急想吃,那温水浸泡的方法就特别适合,比放苹果香蕉能快不少。不过这个方法有个小前提,就是榴莲壳得是完整的,没有裂缝,不然水渗进去会把果肉泡坏。先找一块干净的毛巾,把榴莲表面的灰尘擦干净,然后准备一个大盆,倒入 30 到 40 度的温水,水温一定要把握好,用手摸起来不烫,有点温热就行,太烫会把果肉烫熟,吃起来口感就差了,太凉又没效果。把榴莲整个放进盆里,让温水没过榴莲的一半以上,然后找个盖子把盆盖上,这样能保持水温。泡个 2 到 3 小时,期间可以打开盖子摸一下水温,如果凉了就再加点温水,保持温度稳定。泡好之后,把榴莲拿出来,用干毛巾擦干表面的水,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 1 个小时左右,再打开就能看到果肉已经变软了,咬一口满是香甜,着急吃的时候用这个方法,当天就能尝到熟榴莲。
还有个简单的方法,不用复杂的工具,就是用报纸包裹。家里只要有旧报纸,就能轻松操作。先找几张干净的旧报纸,把生榴莲整个裹起来,一定要包厚一点,至少包个 3 到 4 层,这样既能保温,又能让榴莲自身散发出的乙烯气体不容易跑掉,加速成熟。包好之后,找个温暖的地方放着,比如衣柜里、沙发后面,或者厨房的橱柜里,这些地方温度相对稳定,而且不会太干燥。放个 2 到 3 天,就可以拆开一层报纸,轻轻按压一下榴莲壳,如果感觉有弹性,就说明快熟了,再包上放一天就能吃了。这个方法虽然比温水浸泡慢一点,但胜在简单方便,而且能让榴莲慢慢成熟,果肉的甜度能更好地沉淀下来,吃起来会更香甜,还能保留榴莲本身的浓郁香味,不会有其他异味。
要是不小心把生榴莲切开了,果肉已经暴露在外,那也不用慌,用烤箱就能救回来。先把榴莲果肉小心地取出来,别弄碎了,放在铺了锡纸的烤盘上,锡纸能防止果肉粘在烤盘上,也能让热量更均匀。然后把烤箱预热到 150 度,预热好之后,把烤盘放进烤箱的中层,烤个 10 到 15 分钟就行。烤的时候一定要盯着点,别烤太久,不然果肉会变得干巴巴的,失去原本的水分,吃起来就不软嫩了。时间到了之后,把烤盘取出来,让果肉冷却个 5 分钟,再吃就能发现果肉已经变软了,口感香甜,一点都不像生的。不过要注意,这个方法只适合已经切开的榴莲,整个榴莲可不能直接放进烤箱,不然榴莲壳太厚,热量根本传不到里面,外壳都烤焦了,果肉还是硬的,那就白费功夫了。
其实在买榴莲的时候多注意一点,也能减少买到生榴莲的概率。比如看榴莲壳的颜色,成熟的榴莲壳颜色偏黄,上面的尖刺也会有点发黑,而生榴莲的壳颜色偏绿,尖刺又硬又尖,用手摸起来扎得慌。再闻闻味道,成熟的榴莲能闻到淡淡的香甜味,离近点更明显,而生榴莲几乎没什么味道,有的还会有股青涩的味道。还有看榴莲的 “屁股”,就是榴莲底部的那个凹陷处,如果凹陷处比较大,而且用手轻轻按一下能感觉到软,那就说明榴莲熟得差不多了。要是不小心还是买到了生榴莲,就用上面说的方法,不管是放苹果香蕉、温水浸泡,还是报纸包裹、烤箱加热,都能让榴莲快速变熟。
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情况,着急吃就用温水浸泡,想让榴莲香味更浓就用报纸包裹,切开后发现生了就用烤箱,不着急的话放苹果香蕉慢慢等也挺好。只要掌握好这些小技巧,就再也不用为了生榴莲发愁了,不管什么时候买的榴莲,都能快速吃到香甜软嫩的果肉,真正做到榴莲怎么做熟的最快又好吃,让每一次吃榴莲都变成开心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