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肠是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味,不管是配米饭还是就馒头,都能让人胃口大开。而蒸腊肠作为最简单直接的做法,既能保留腊肠本身的香味,又不会因为过多调料掩盖其本味。但很多人在家蒸腊肠时,总会遇到肉质发柴、口感干硬的问题,其实想要蒸出脆嫩好吃的腊肠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关键在于几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。
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腊肠的挑选。市面上的腊肠种类繁多,有广式的偏甜口,有川味的麻辣口,还有北方常见的咸香口,不管选哪种口味,新鲜度和肉质都很重要。新鲜的腊肠颜色会呈现自然的红润或深红,不会发暗发黑,用手摸起来质地紧实有弹性,没有黏腻感,闻起来有浓郁的肉香和香料味,没有异味。如果是真空包装的腊肠,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尽量选离生产日期近的;如果是散装的,最好能让商家切一小块尝尝,肉质紧实、咸淡适中的才适合蒸制。要是选到了肉质松散、脂肪含量过少或过多的腊肠,就算后续做法再对,也很难达到脆嫩的口感。
选好腊肠后,处理环节也不能马虎。很多人拿到腊肠直接就上锅蒸,其实这样做并不对。腊肠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盐分和香料,表面可能会附着一些灰尘或杂质,而且直接蒸的话,腊肠里的油脂很难均匀分布,口感容易发柴。正确的处理方法是,先把腊肠用温水轻轻冲洗一遍,注意不要用热水,以免腊肠表面的油脂融化,导致香味流失。冲洗干净后,用厨房纸巾把表面的水分擦干,然后放在通风处晾5-10分钟,让腊肠表面稍微干燥一些。接下来是切片,切片的厚度也有讲究,太厚了里面不容易蒸透,口感会不均匀;太薄了蒸的时候容易碎,还会流失过多油脂。一般来说,切成0.3-0.5厘米厚的薄片比较合适,切的时候要注意顺着腊肠的纹理切,这样蒸出来的肉片不容易散,吃起来更有嚼劲。
蒸制的工具和火候是决定蒸腊肠是否脆嫩的关键。很多人习惯用盘子直接装腊肠蒸,但这样腊肠底部的油脂会积在盘子里,导致底部的肉片被泡软,失去脆嫩的口感。最好的方法是准备一个蒸笼,在蒸笼底部铺上一层油纸或者荷叶,然后把切好的腊肠片均匀地铺在上面,注意不要叠放太厚,每层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,这样蒸汽才能充分流通,让每一片腊肠都能均匀受热。如果家里没有蒸笼,用盘子的话,可以在盘子里放几根筷子,把腊肠片放在筷子上,这样也能起到架空的作用,避免腊肠泡在油脂里。火候方面,要先把水烧开,然后把蒸笼放上去,转中火蒸8-10分钟。大火蒸容易让腊肠表面迅速收缩,里面的水分和油脂流失过快,导致肉质干硬;小火蒸则需要的时间太长,腊肠会变得软烂,失去脆嫩的口感。
在蒸制过程中,还可以加入一些小技巧来提升腊肠的风味和脆嫩度。比如在腊肠片上撒几片姜片和葱段,既能去除腊肠可能存在的腥味,又能增加一丝清香。如果喜欢吃稍微带点甜味的,可以在腊肠表面刷一点点蜂蜜水,蒸出来后会带有淡淡的甜味,口感也更滋润。另外,蒸腊肠的时间不能太长,很多人觉得蒸得越久越熟,其实腊肠本身就是熟制或半熟制的,只需要加热透就可以了。时间过长会让腊肠里的油脂完全蒸出来,肉质变得干柴,失去原本的脆嫩。判断腊肠是否蒸好,可以用筷子轻轻戳一下,能轻松戳透就说明已经好了。
蒸好后的腊肠也有小讲究,不要马上开盖食用。蒸好后先关火,让腊肠在蒸笼里焖2-3分钟,这样可以让腊肠表面的温度慢慢降下来,油脂重新分布到肉里,吃起来会更脆嫩。开盖后,把腊肠片夹出来,放在盘子里稍微放凉一点再吃,口感会更好。如果喜欢吃热的,也不要刚蒸好就立刻吃,以免烫嘴,同时放凉片刻也能让腊肠的口感更紧实。很多人蒸腊肠要怎么做才脆嫩好吃,其实就是在这些细节上多注意一点,选对腊肠、正确处理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,就能蒸出脆嫩入味的腊肠。
除了单独蒸腊肠,还可以搭配一些食材一起蒸,既能丰富口感,又能解腻。比如可以把腊肠片和切好的土豆块、山药块一起蒸,土豆和山药吸收了腊肠的油脂和香味,变得软糯香甜,而腊肠因为有了蔬菜的搭配,吃起来也不会觉得油腻。也可以把腊肠和米饭一起蒸,在米饭快熟的时候,把切好的腊肠片铺在米饭上,继续蒸5-8分钟,这样蒸出来的米饭带着腊肠的香味,腊肠也吸收了米饭的水分,口感更脆嫩。不管是单独蒸还是搭配其他食材,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,都能做出好吃的蒸腊肠。
其实蒸腊肠是一道非常家常的菜,不需要复杂的调料和步骤,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个小细节,就能做出让人称赞的美味。很多人觉得自己做的蒸腊肠不好吃,往往是因为忽略了挑选、处理或火候这些环节。只要按照上面说的方法去做,相信你也能蒸出脆嫩好吃的腊肠,让家人在餐桌上多一道开胃的菜肴。平时家里来客的时候,蒸上一盘腊肠,简单又快捷,还能让客人尝到家常的味道,何乐而不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