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去菜市场,看到水产摊位上的鲍鱼个个鲜活,肉足壳亮,忍不住买了几只。以前总觉得鲍鱼是饭店里的“硬菜”,自己做容易有腥味,要么嚼着像橡皮,要么鲜味全失。后来跟着家里长辈学,再加上自己慢慢摸索,才发现鲍鱼怎么做才不腥味好吃,其实关键就在“处理”和“火候”这两个细节上,新手也能一次成功。
选对鲍鱼是去腥味的第一步,鲜活是基础。新鲜的鲍鱼用手碰一下裙边,会迅速收缩,壳上的纹路清晰,鲍鱼肉饱满有弹性,闻起来只有海水的清鲜味,没有丝毫腥气或异味。如果买不到鲜活的,冷冻鲍鱼也是不错的选择,但一定要选包装完好、没有冰霜结块的,解冻时别用热水泡,最好提前放冷藏室自然解冻,或者用冷水慢慢冲泡,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鲍鱼肉的水分和鲜味,避免解冻不当导致腥味加重。我这次买的是中等大小的鲜活鲍鱼,每只大概一两左右,这种大小的鲍鱼肉质紧实,不管是烧还是焖,都不容易煮老。
处理鲍鱼是去腥味的核心环节,这一步千万别偷懒。先把鲍鱼从壳里取出来,用小刀沿着壳的边缘划一圈,分离鲍鱼肉和壳,鲍鱼壳不要扔,洗干净后可以当容器,上桌时更有仪式感。取下来的鲍鱼肉,首先要去掉尾部的内脏,那里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,用剪刀剪开尾部,把里面的绿色或黄色内脏全部清理干净,再用流水冲洗一遍。接着看鲍鱼肉的正面,有一层褐色的黏液,这层黏液也会带来腥味,用手或者软毛刷轻轻搓掉,注意力度别太大,以免把肉质弄破。最容易被忽略的是鲍鱼的嘴部,在肉的底部,有一个硬壳状的结构,必须用刀剔除干净,不然嚼起来又硬又腥。处理好的鲍鱼肉,表面会呈现出干净的乳白色,摸起来滑嫩不黏手。
处理干净的鲍鱼,还需要进行“预处理”来进一步去腥味。把鲍鱼肉放在碗里,加入一勺料酒、几片生姜和少许葱段,用手抓匀,腌制15分钟左右。这里的料酒别用度数太高的,普通的黄酒或烹饪料酒就可以,生姜和葱段要新鲜,它们的香气能很好地中和鲍鱼的腥味,又不会掩盖本身的鲜味。腌制的时候不用加盐,以免鲍鱼出水,影响口感。等待腌制的间隙,可以准备一下配料,我习惯用青椒、红椒来增加色彩和口感,再切一些蒜末、小米辣,喜欢酱香口味的话,还可以准备一勺豆瓣酱和少许蚝油。
很多人做鲍鱼容易失败,是因为火候没掌握好,要么煮太久肉质变老,要么没煮熟有腥味。鲍鱼的烹饪时间一定要短,大火快炒或者中小火焖煮几分钟就够了。我这次做的是蒜香酱烧鲍鱼,先把鲍鱼壳焯水备用,鲍鱼肉可以切成十字花刀,这样更容易入味,也能让酱汁更好地附着在肉上。起锅烧油,油热后先放入蒜末和小米辣爆香,香味出来后加入一勺豆瓣酱,炒出红油,接着放入腌制好的鲍鱼肉,大火快速翻炒1分钟,让鲍鱼肉表面均匀裹上酱汁。这时候加入少许生抽、蚝油和一勺清水,翻炒均匀后盖上锅盖,中小火焖煮3分钟。焖煮的时间不能太长,3分钟刚好能让鲍鱼肉吸收酱汁的味道,又能保持软嫩的口感,煮太久肉质就会变柴,失去Q弹的感觉。
开盖后,放入切好的青红椒块,大火翻炒30秒,让青红椒的鲜脆和鲍鱼的鲜香融合在一起,最后勾一点点薄芡,让酱汁浓稠地挂在鲍鱼肉上,就可以出锅了。把鲍鱼肉放回提前准备好的鲍鱼壳里,再淋上锅里的酱汁,撒上少许葱花点缀,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蒜香酱烧鲍鱼就做好了。端上桌的时候,热气腾腾,蒜香和鲍鱼的鲜味扑面而来,完全没有一点腥味。用筷子夹起一块,肉质Q弹软嫩,咬下去酱汁在嘴里爆开,鲜而不腻,青红椒的清爽还能解腻,比饭店里的味道还要地道。
其实鲍鱼怎么做才不腥味好吃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,总结下来就是“选鲜鲍、清内脏、去黏液、短时间烹饪”这几个要点。除了酱烧,清蒸鲍鱼也是非常考验食材新鲜度和处理技巧的做法,处理干净的鲍鱼直接放在壳里,放上姜片和葱段,蒸锅上汽后蒸5分钟,出锅后淋上少许蒸鱼豉油和热油,最大程度保留了鲍鱼的原汁原味,入口只有纯粹的鲜香。不管是酱烧还是清蒸,核心都是把腥味来源彻底清理干净,再用合适的火候锁住鲜味,这样做出来的鲍鱼,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驾驭。
以前总觉得鲍鱼是高档食材,不敢轻易尝试,现在自己做过几次后才发现,它和普通的海鲜一样,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,就能做出美味的菜肴。周末的时候,买上几只鲜活的鲍鱼,花上十几分钟处理干净,再用简单的调料烹饪,就能做出一道让家人眼前一亮的硬菜。看着家人吃得开心,自己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。下次再有人问鲍鱼怎么做才不腥味好吃,我就把这些方法分享给他们,让更多人知道,家常也能做出美味的鲍鱼,不用去饭店也能享受到鲜美的海鲜。
记得第一次做鲍鱼的时候,因为没把内脏清理干净,做出来有腥味,家人虽然没说什么,但自己知道味道不对。后来仔细研究了处理方法,再做的时候就成功了。现在每次做鲍鱼,孩子都会主动帮忙清洗鲍鱼壳,老公则负责掌勺,一家人分工合作,吃饭的时候氛围特别好。美食的意义不仅仅是满足味蕾,更是家人之间的互动和陪伴,一道简单的酱烧鲍鱼,承载的也是满满的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