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方的一些传统小吃里,鬼糕皮算是不少人记忆中的味道,那种QQ弹弹的口感,配上香甜的内馅,一口下去满是满足。不过很多人自己在家做鬼糕皮时,总容易遇到口感发黏或者不够劲道的问题,其实想要做出q弹好吃的鬼糕皮,关键还是在食材搭配和制作细节上。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家常鬼糕皮的做法,用简单的食材和步骤,就能做出媲美外面售卖的q弹口感。
首先得说说食材的选择,这是决定鬼糕皮q弹与否的基础。主要原料是糯米粉,不过单纯用糯米粉做出来的糕皮容易太软塌,缺乏嚼劲。所以通常会搭配少量澄粉或者木薯淀粉,澄粉能增加糕皮的透明度和韧性,木薯淀粉则是提升q弹口感的关键。一般来说,糯米粉、澄粉、木薯淀粉的比例可以按照5:1:1来调配,这个比例做出来的糕皮既能保持糯米的软糯,又能有足够的弹牙感。另外,液体部分用温水比冷水更好,温水能让粉类更容易融合,揉出来的面团也更均匀,避免出现干粉颗粒。如果喜欢带点甜味的糕皮,还可以在温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糖,搅拌至融化后再和粉类混合。
接下来是揉面的步骤,这一步需要有点耐心。把调配好的粉类倒入大碗中,然后慢慢加入温糖水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形成絮状的面团。这时候就可以上手揉面了,揉面时手上可以沾点温水,避免面团粘手,揉的时候要用力均匀,把面团揉至光滑细腻,达到“三光”状态,也就是盆光、手光、面光。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-8分钟,面团揉得越到位,内部的结构就越均匀,做出来的鬼糕皮口感才会更q弹。揉好的面团不要马上使用,需要盖上保鲜膜醒发15-20分钟,醒发能让粉类充分吸水,面团的延展性也会更好,后续擀皮或者包馅的时候不容易破裂。
醒发好的面团就可以开始制作鬼糕皮了。先把面团放在案板上,揉搓成长条,然后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小剂子的重量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糕皮大小来定,一般每个15-20克左右比较合适。把小剂子用手掌揉圆,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的薄皮,擀的时候要注意力度,尽量擀得均匀一些,边缘不要太薄,否则包馅的时候容易破。擀皮的时候如果担心粘案板,可以在案板上撒少量的糯米粉防粘,但不要撒太多,以免影响糕皮的口感。如果觉得擀皮麻烦,也可以用手把小剂子捏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,这种方法更考验手法,但做出来的糕皮口感会更紧实。
蒸制环节也很关键,直接影响鬼糕皮的最终口感。把包好馅的鬼糕放入蒸锅,蒸锅的水要提前烧开,然后把鬼糕放在蒸笼屉上,注意鬼糕之间要留一定的间距,避免蒸的时候粘连在一起。蒸制的火候要控制好,先用大火蒸5分钟,让鬼糕皮快速定型,然后转中火蒸8-10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鬼糕的大小来调整。蒸的时候不要盖得太严实,可以在锅盖边缘留一条小缝,这样能避免蒸汽过多导致糕皮发黏。蒸好后不要马上开盖,先焖3-5分钟,让鬼糕皮慢慢冷却,这样可以防止糕皮因为温差过大而收缩变形,口感也会更软糯q弹。
很多人做完鬼糕皮后会发现,放凉了之后口感就变硬了,其实这是保存方法不对。蒸好的鬼糕如果不是马上吃,应该放在密封性好的容器里,并且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湿润的纱布,这样可以保持糕皮的水分,防止变干变硬。如果已经放凉变硬了,可以把鬼糕放入蒸锅,用中火蒸2-3分钟,就能恢复q弹的口感。另外,在制作鬼糕皮的时候,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一些其他的食材,比如在面团中加入少量的抹茶粉或者紫薯粉,既能改变糕皮的颜色,又能增加风味,而且不会影响q弹的口感。
其实做鬼糕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掌握好食材的比例、揉面的力度、醒发的时间和蒸制的火候,就能做出q弹好吃的糕皮。每次家里做鬼糕,孩子们都抢着吃,尤其是刚蒸好的鬼糕,糕皮软糯q弹,内馅香甜可口,一口一个停不下来。大家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试试看,多尝试几次,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法,做出属于自己家的美味鬼糕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