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做饭的时候,偶尔会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食材搭配,既不浪费家里现有的东西,又能做出新奇的美味。可能有人会好奇,纸屑怎么做馍馍好吃又简单?其实这里说的“纸屑”并非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废纸,而是一些经过处理的、可食用的“纸屑状”食材,比如晒干后揉碎的玉米皮、干净的小麦麸皮碎,或者是一些烘干后剪碎的蔬菜干碎末,这些食材不仅安全,还能给馍馍增加独特的口感和营养。
要做好这样的馍馍,首先得把食材准备妥当。基础的馍馍用料是少不了的,像普通面粉500克,酵母粉5克,温水大概250毫升,这些是保证馍馍能发起来、口感松软的关键。然后就是“纸屑”食材的选择,要是用玉米皮的话,得提前把新鲜玉米皮洗干净,放在太阳下晒个两三天,直到完全干透,然后用擀面杖擀碎,筛出细小的碎屑,这样吃起来才不会有粗糙的颗粒感;要是选蔬菜干,比如胡萝卜干、菠菜干,就把它们用剪刀剪成指甲盖大小的碎末,再稍微擀一下,变成类似纸屑的状态。另外,还可以准备少量的白糖或者盐来调味,根据自己的口味决定,喜欢甜口就加20克白糖,喜欢咸口就加3克盐。
接下来就进入制作环节了,第一步是和面。把面粉倒在干净的大盆里,中间挖个小洞,放入酵母粉,先加少量温水把酵母粉化开,静置5分钟,让酵母充分激活。然后慢慢加入剩下的温水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面粉变成絮状,没有干面粉为止。这时候就可以下手揉面了,揉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,把面团里的空气揉出去,直到面团变得光滑有弹性,不粘手也不粘盆。揉好后,在盆口盖上一层干净的湿纱布,或者盖上保鲜膜,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。发酵的温度很重要,一般25到30摄氏度最合适,要是天气冷,可以把盆放在温水里,或者放在暖气片旁边,大概发酵1.5到2个小时,直到面团变成原来的两倍大,用手戳一下,洞口不塌陷也不回缩,说明发酵好了。
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来,放在案板上,撒少量干面粉,再次揉面,这一步是为了排出面团里的气泡,让馍馍的组织更细腻。揉个三五分钟后,把准备好的“纸屑”食材倒进去,继续揉,直到“纸屑”和面团完全融合在一起,看不到明显的碎屑为止。如果是甜口的,可以在这一步把白糖加进去一起揉;咸口的话,加盐揉匀就行。揉好后,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每个剂子大概50克左右,就像平时做馒头那样,把每个剂子揉成圆形的馍馍生坯。揉生坯的时候要注意,底部要揉光滑,这样蒸出来的馍馍形状好看。把所有生坯做好后,放在铺了湿纱布的蒸笼里,不要马上开火,先让它们二次醒发15分钟,这时候生坯会稍微变大一点,摸起来软软的,醒发好后再开火。
开火后,先用大火把水烧开,然后转中火蒸15到20分钟。蒸的时间要根据馍馍的大小来调整,小一点的馍馍15分钟就够了,大一点的就多蒸几分钟。蒸的时候要注意,蒸笼的盖子要盖严实,不要漏气,不然会影响馍馍的蓬松度。蒸好后不要马上开盖,先关火焖5分钟,这一步叫“虚蒸”,可以防止馍馍突然遇到冷空气塌陷。焖好后再开盖,一股麦香混合着“纸屑”食材的清香就飘出来了,拿一个放在手里,热乎乎的,掰开看看,里面的组织很松软,夹杂着细小的“纸屑”颗粒,吃起来既有馍馍的香甜,又多了一份独特的嚼劲。
其实纸屑怎么做馍馍好吃又简单,关键就在于食材的处理和发酵的把控。“纸屑”食材一定要处理得足够细小,这样才能和面团很好地融合,不会影响馍馍的口感;发酵的时候要耐心等待,不要着急,只有发酵到位,馍馍才会松软可口。平时家里要是有剩下的玉米皮、蔬菜干,不妨试试这样做,既解决了食材浪费的问题,又能给家人带来一道不一样的家常主食。早上搭配一碗粥,或者中午配着菜吃,都很合适,而且做法简单,就算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学会。
在制作过程中,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“纸屑”的用量,一般500克面粉加50克左右的“纸屑”食材比较合适,太多了会让馍馍口感变硬,太少了又体现不出独特的风味。另外,除了玉米皮和蔬菜干,还可以尝试用其他可食用的“纸屑状”食材,比如烘干的香菇碎、虾皮碎,不过这些食材味道比较重,适合做咸口的馍馍。不管用哪种食材,只要处理得当,按照步骤来做,都能做出好吃又简单的纸屑馍馍。这种做法既接地气又有创意,把平时不起眼的食材变成了美味,也让家常便饭多了一份新鲜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