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在家做饭,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精心炒的肉片嚼着费劲,炖的排骨咬不动,好好的一块肉因为没做好浪费了。其实想让肉变得软烂好吃,并没有那么难,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,就算是厨房新手也能做出喷香软烂的肉菜。生活里大家吃的肉种类不少,猪肉、牛肉、鸡肉都很常见,虽然它们的质地不同,但让它们变软烂好吃的核心思路是相通的,都是从处理肉的纤维、控制烹饪火候这些细节入手。
选对肉是让肉变软烂又好吃的第一步,不同部位的肉质地差异很大,适合的做法也得跟着变。就拿猪肉来说,五花肉绝对是炖菜和红烧的好选择,它肥瘦相间,脂肪分布均匀,长时间烹饪后,脂肪会慢慢融化,渗透到瘦肉里,让瘦肉变得不柴,整体口感软糯。买五花肉时要挑那种层次分明的,一层肥一层瘦,这样炖出来才会香而不腻。里脊肉就不一样了,它几乎全是瘦肉,适合快炒或者剁成肉糜,如果想让里脊肉炒出来不硬,切的时候一定要逆着纹理切,这样能切断肉的纤维,炒出来的肉片就会嫩很多。牛肉的话,牛腱子肉适合卤,牛腩适合炖,这两个部位筋比较多,长时间炖煮后筋会软化成Q弹的口感,肉也会变得软烂入味。要是选错了部位,比如用牛里脊来炖,煮再久也容易发柴,浪费了好食材。
选好肉之后,腌制环节也不能少,提前腌制不仅能去腥味,还能让肉的口感更嫩。做炒肉片的时候,把切好的肉放进碗里,加一勺料酒、少许生抽,再抓一把淀粉拌匀,淀粉会在肉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炒的时候能减少水分流失,肉片自然就嫩了。要是做牛肉,还可以加一点点小苏打,小苏打能破坏肉的纤维结构,但量一定要控制好,一小撮就够,多了会有碱味,反而影响口感。还有个天然的小窍门,用菠萝汁或者猕猴桃汁腌制肉,这些水果里的蛋白酶能分解肉的蛋白质,让肉变软,不过这种方法适合短时间腌制,大概15分钟就行,时间长了肉会变散。腌制的时候加少许食用油也不错,这样下锅炒的时候肉不容易粘在一起,口感也更滑嫩。
烹饪方式对肉的软烂程度影响最大,炖、卤、焖这些需要长时间加热的做法,最容易让肉变软烂又好吃。炖肉的时候,先把肉冷水下锅焯水,加几片姜和料酒,把血沫和腥味去掉。焯水后用温水把肉冲洗干净,再放进锅里,加足量的热水没过肉,放入葱、姜、八角、桂皮这些常用的香料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。小火慢炖能让肉的纤维慢慢软化,时间得根据肉的部位和大小来定,五花肉一般炖40分钟到1小时,牛腩可能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。炖的时候加一点醋也有讲究,醋能帮助分解肉里的钙质,让肉更容易软烂,还能提鲜,而且不会有酸味。卤肉的时候,卤汤要准备足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卤,卤好后别急着捞出来,让肉在卤汤里浸泡一段时间,这样不仅更入味,肉也会更软烂。焖肉的话,一定要盖紧锅盖,保持锅内的温度和湿度,让肉在密闭的环境中慢慢熟透,比如焖排骨,先把调料炒香,再放排骨翻炒几下,加适量的水,盖锅焖30分钟左右,排骨就能变得软烂脱骨。
烹饪过程中还有些小细节得注意,不然很容易让肉变硬。很多人炖肉的时候中途发现水少了,就直接加冷水,这是个误区。肉在加热过程中,肌肉纤维会收缩,突然加冷水会让温度骤降,纤维迅速紧缩,里面的水分和营养就锁在里面了,肉自然就变得又柴又硬。所以中途需要加水的话,一定要加热水,加的时候沿着锅边慢慢倒,让水温逐渐升高,这样肉的纤维不会突然收缩,能保持软烂的口感。另外,炖肉的时候不要频繁开盖,开盖会让热量流失,延长烹饪时间,也会影响肉的软烂度。切肉的手法也很关键,不管是猪肉还是牛肉,都要逆着纹理切,纹理就是肉上面的筋络,逆着切能把筋络切断,吃的时候就不会嚼不动。炒肉的时候火候要掌握好,急火快炒,缩短肉在锅里的加热时间,避免水分流失过多。
不同的肉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小技巧,比如鸡肉,鸡胸肉比较瘦,容易柴,做的时候可以先把鸡胸肉用刀背拍松,再切小块腌制,这样能破坏纤维,让肉更嫩。鸡腿肉本身脂肪含量稍高,口感相对嫩一些,适合炖或者烤,炖鸡腿的时候可以先把鸡腿焯水,再用酱油、蚝油腌制一会儿,然后加水炖,很快就能软烂。羊肉有膻味,腌制的时候可以加些萝卜片或者花椒水,去膻的同时也能让肉变软。做红烧肉的时候,炒糖色后加肉翻炒,让每块肉都裹上糖色,再加水炖,这样炖出来的肉不仅颜色红亮,口感也会更软烂。用高压锅炖肉也是个省时的好办法,高压锅能让锅内压力增大,温度升高,缩短烹饪时间,让肉快速软烂,不过用高压锅的时候要注意安全,按照说明书操作,别让压力过大。
其实让肉变软烂好吃,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主要就是选对肉、做好腌制、掌握好烹饪火候和细节。平时做饭的时候多留意这些地方,多尝试几次,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不管是周末给家人做一顿炖肉,还是平时炒个肉片,只要方法对了,就能让肉的口感变得越来越好,让简单的家常肉菜也能充满香味,成为餐桌上大家抢着吃的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