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在家做饭,鸡蛋是最常见的食材之一,可不少人做出来的鸡蛋要么硬邦邦的,要么口感发柴,总达不到饭店里那种嫩滑鲜香的效果。其实想做到怎么做鸡蛋不硬又好吃,关键不在于食材多高档,而是掌握几个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。这些技巧不需要复杂的工具,家里的锅碗瓢盆就能搞定,今天就来好好说说,让你以后做鸡蛋再也不用愁。
先从最简单的水煮蛋说起吧,很多人煮鸡蛋要么煮老了蛋黄外层发绿,要么没煮熟里面还是溏心,其实想煮出不硬又好吃的水煮蛋,第一步就得选对下锅方式。正确的做法是把鸡蛋冷水下锅,水量要没过鸡蛋两厘米左右,这样鸡蛋受热均匀,不会因为突然遇到高温而外层先熟内层还是生的。然后在水里加一小勺盐,盐不仅能让鸡蛋有底味,还能防止鸡蛋煮破后蛋液散开,要是不小心有鸡蛋破了,盐能让蛋液快速凝固,不会弄得一锅浑水。
煮鸡蛋的时间控制也特别关键,这直接决定了鸡蛋的口感。水开后转中小火,不要用大火猛煮,大火容易让鸡蛋在锅里碰撞破损,也会让蛋黄外层变得干硬。如果喜欢吃溏心蛋,水开后煮6分钟就差不多了,这个时间煮出来的蛋黄半流心,蛋白嫩滑不柴;要是喜欢全熟但又不硬的,就煮8分钟,蛋黄刚好凝固,口感绵密。煮好的鸡蛋一定要立刻捞出来放进冰水里浸泡5分钟,冷热交替能让蛋壳和蛋白轻松分离,剥的时候不费劲,而且蛋白的口感也会更Q弹,不会发死。
接下来是蒸蛋羹,这可是考验火候和比例的菜,想做到怎么做鸡蛋不硬又好吃,蛋液和水的比例是核心。一般来说,蛋液和温水的比例是1:1.5,水不能太烫,否则会把蛋液冲成蛋花,用手摸起来不烫手的温水最合适。加水后要充分搅拌均匀,然后用细筛过滤一遍蛋液,这样蒸出来的蛋羹才会细腻光滑,没有气孔。过滤好的蛋液表面会有一层浮沫,用勺子撇掉,或者盖上保鲜膜,记得在保鲜膜上扎几个小孔透气,这样蒸的时候水蒸气不会滴到蛋羹上,导致表面坑坑洼洼。
蒸蛋羹的火候也不能马虎,要用中火蒸,大火容易让蛋羹底部先熟,顶部还没凝固就已经老了。蒸锅上汽后放入蛋液,蒸8-10分钟,具体时间要看蛋液的多少。判断蛋羹是否熟了,可以用筷子轻轻扎一下中间,如果筷子没有蛋液粘住,就说明熟了。蒸好后别急着开盖,焖2分钟再拿出来,这样蛋羹的口感更稳定。吃的时候淋上一勺生抽、几滴香油,再撒点葱花,嫩滑鲜香,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爱吃,完全不会有硬邦邦的感觉。
炒鸡蛋也是家常菜里的常客,很多人炒鸡蛋喜欢把鸡蛋炒得金黄酥脆,但那样很容易炒老变硬。其实想炒出嫩滑的鸡蛋,打蛋液的时候加点东西就很有讲究。可以在蛋液里加一勺温水,搅拌均匀,水和蛋液融合后,炒出来的鸡蛋会更蓬松嫩滑,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,让鸡蛋内部形成细小的气孔。也可以加一勺牛奶,这样炒出来的鸡蛋会带有淡淡的奶香味,口感更细腻。打蛋液的时候要朝着一个方向搅拌,直到蛋液表面出现细小的泡沫,这样鸡蛋下锅后能更好地凝固成型。
炒鸡蛋的锅和油也有技巧,要先把锅烧热,再倒入凉油,也就是“热锅冷油”,这样鸡蛋不容易粘锅底,而且能快速定型。油的量不用太多,能铺满锅底就行,油热后倒入蛋液,不要马上用铲子翻炒,等蛋液底部稍微凝固,表面还有点液态的时候,再用铲子轻轻推动,把鸡蛋分成小块。炒鸡蛋一定要用中小火,大火会让鸡蛋瞬间炒老,边缘发焦变硬。炒好的鸡蛋要及时盛出来,不要在锅里久放,否则余温会让鸡蛋继续加热,变得干硬。如果是和其他食材一起炒,比如番茄炒蛋,要先把鸡蛋炒好盛出来,再炒番茄,番茄炒出汁后再把鸡蛋倒回去翻炒几下,这样鸡蛋不会炒过头。
还有荷包蛋,很多人煎荷包蛋要么煎糊,要么蛋白硬,蛋黄还没熟。其实煎荷包蛋要选新鲜的鸡蛋,新鲜鸡蛋的蛋黄不容易散。锅烧热后放少许油,油热后转小火,把鸡蛋磕进锅里,不要马上翻动。可以在鸡蛋周围淋几滴温水,然后盖上锅盖焖30秒,这样蛋白能快速凝固,蛋黄也会慢慢熟,而且口感不会硬。如果喜欢吃双面煎的,等蛋白凝固后用铲子轻轻翻面,再煎20秒左右就行,全程用小火,避免煎糊。煎好的荷包蛋可以搭配面条,或者直接当早餐,外香里嫩,比路边摊卖的还好吃。
其实不管是哪种鸡蛋做法,想做到怎么做鸡蛋不硬又好吃,核心就是掌握好温度和时间,不要过度加热。鸡蛋本身的口感比较细嫩,加热时间过长或者温度过高,都会让蛋白质过度凝固,变得干硬。另外,食材的新鲜度也很重要,新鲜的鸡蛋做出来的味道和口感都更好,所以买鸡蛋的时候要注意挑选,尽量买新鲜的。平时做饭多尝试几次,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时间和火候,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小技巧,以后不管是煮鸡蛋、蒸蛋羹还是炒鸡蛋,都能做得嫩滑又好吃,再也不用担心鸡蛋变硬影响口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