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秋冬时节,老辈人总爱在家折腾点腊味,阳台上挂着的一串串肉条,在风里晃悠着,慢慢渗出油脂,散发出的那股子香味,能飘满整个楼道。风吹腊肉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,不用复杂的熏制设备,全靠自然的风与时间沉淀出独特的味道。很多人想尝试在家做,却总担心做不好,其实只要摸清了门道,家常做法也能做出好吃的腊肉,那风吹腊肉怎么做才最好吃呢?关键就藏在选肉、腌制、风干这几个不起眼的步骤里。
选肉是做风吹腊肉的第一道坎,肉选对了,成功就一半了。咱们普通人家做,不用追求什么特别名贵的部位,猪后腿肉或者五花肉就很合适。后腿肉瘦多肥少,风干后口感紧实有嚼劲,适合喜欢清淡口的人;五花肉肥瘦相间,一层肥一层瘦,风干后油脂会慢慢浸润瘦肉,吃起来香而不腻,更对重口味食客的胃口。买肉的时候得仔细挑,新鲜的猪肉颜色是鲜红的,摸上去肉质紧实,按一下能很快弹回来,要是碰到颜色发暗、摸起来黏糊糊的,就别买了,做出来的腊肉容易坏还没香味。买回来的肉不用切太小,切成宽5到8厘米、长30厘米左右的长条就行,太长不好挂,太短又容易腌不透,这个尺寸刚刚好。
接下来就是腌制,这一步直接决定了腊肉的味道。家常腌制不用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调料,家里常用的几样就足够。准备半斤食盐、一把花椒、两三颗八角、一小块桂皮、一两片香叶,要是喜欢带点甜口,就加一小把冰糖,再倒上半碗高度白酒。先把花椒、八角、桂皮、香叶放进干净的锅里,开小火慢慢炒,炒到花椒出香、颜色有点发深就关火,放凉后和食盐、冰糖拌在一起。然后把肉条拿过来,用手抓着调料往肉上抹,从肉皮到肉的侧面、正面,都要仔仔细细抹匀,尤其是肉的缝隙和边角,别落下任何一处。抹好的肉要放进一个大盆里,盆底也铺一层调料,肉放进去后再在上面盖一层调料,然后用盖子盖严,或者用保鲜膜把盆口封紧,放在阴凉的地方腌制。腌的时间不能短,肉块大的话要腌5到7天,小一点的3到5天,每天记得把肉翻一次面,让调料能均匀地渗进肉里,这样腌出来的肉才够味。
腌制好的肉就该挂起来风干了,这也是“风吹腊肉”名字的由来。找几根结实的棉线或者麻绳,在每块肉的一端打个结实的结,然后把它们挂在通风、阴凉、干燥的地方。阳台的通风处或者屋檐下都是不错的选择,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太阳直接晒到,太阳一晒肉容易出油太快,表面会变得干硬,里面却没腌透,还容易发臭。要是遇到下雨天,得赶紧把腊肉收进屋里,千万别让雨淋着,一受潮就容易长霉。风干的时间得看天气,秋冬季节天气干燥,风力也合适,一般15到20天就差不多了。风干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去看看,要是肉的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白霜,别担心,那是盐分析出来了,用干净的布擦掉就行,这说明肉腌得很到位。但如果出现绿色或者黑色的霉点,那就说明肉坏了,不能再吃了。
等腊肉风干得差不多了,怎么判断它是不是做好了呢?用手摸一摸,表面干燥紧实,没有黏腻的感觉,捏一下肉的硬度均匀,再闻一闻,有一股淡淡的肉香和调料混合的香味,没有酸味或者其他异味,那就说明风吹腊肉做好了。要是一时吃不完,保存也得注意方法。可以把腊肉用保鲜袋一个个装好,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,这样能放好几个月都不会坏;也可以用报纸把腊肉包起来,放在阴凉通风的柜子里,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,看看有没有受潮。
想吃的时候把腊肉取出来,先放在温水里泡一两个小时,泡掉表面的盐分,不然吃起来会太咸。泡好后洗干净,切成薄薄的片,做法也很简单。可以和青椒、蒜苗一起炒,锅里不用放油,直接把腊肉片放进去翻炒,炒到油脂出来,腊肉变得金黄,再放进青椒和蒜苗,翻炒几下就出锅,青椒的清爽和蒜苗的香味能中和腊肉的油腻,吃起来香极了。也可以直接蒸着吃,把腊肉片摆在盘子里,上锅蒸20分钟左右,蒸好后直接吃,原汁原味,口感紧实有嚼劲,每一口都带着自然的风干香气。很多人喜欢风吹腊肉,就是因为它带着一股家常的味道,是时间和自然风沉淀出来的美味。其实不用觉得做腊肉有多难,只要跟着这些家常步骤一步步来,就能知道风吹腊肉怎么做才最好吃,在家自己做的腊肉,不仅卫生放心,吃起来也更有成就感,每一口都是记忆里的那个香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