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很多人在家做面包时,总觉得自己烤出来的面包体不够松软,要么扎实得像馒头,要么放凉后就变硬,咬起来费劲。其实面包体的松软度不是靠运气,而是每一个步骤里藏着小细节,把这些细节做到位,就算是新手也能做出蓬松又有嚼劲的面包。
先说说食材的选择,这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。做面包得用高筋面粉,这是因为高筋面粉里的蛋白质含量高,能形成足够的面筋网络。面筋就像面包的骨架,撑住发酵时产生的气体,这样面包体才能膨胀起来。要是用了中筋或低筋面粉,蛋白质不够,面筋网络脆弱,气体容易跑掉,面包自然就发不起来,口感也紧实。买面粉时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,蛋白质含量在11%以上的基本就是高筋面粉了。酵母也得选对,鲜酵母或者干酵母都行,但要注意酵母的活性。要是酵母放久了失活,面团发不起来,面包体肯定硬邦邦。用之前可以先做个小测试,把酵母和少量温水、一点糖混合,静置几分钟,要是表面出现细密的泡沫,说明酵母还能用,要是没反应,那就得换一包新的了。
揉面是决定面包体松软的关键环节,很多人就是在这一步没做好,导致面包口感不佳。揉面的目的是让面粉中的蛋白质形成面筋,而且要揉到合适的程度。刚开始揉的时候,面团会很粗糙,还会粘手,这时候别着急加面粉,耐心揉下去,面团会慢慢变得光滑。等面团能拉出厚膜,而且膜破了之后边缘不整齐,这就是扩展阶段,做普通的甜面包到这个阶段就差不多了。要是想做更松软、组织更细腻的面包,比如吐司,就得揉到完全阶段,也就是能拉出薄而有弹性的手套膜,膜破了之后边缘是光滑的。揉面的时候可以用厨师机,也可以手揉,手揉的话要掌握好力度,用手掌根部按压面团,再折叠、转动,重复这个动作,虽然累点,但看着面团逐渐变化也是一种乐趣。另外,揉面时的水温也有讲究,一般用30度左右的温水,这个温度最适合酵母发酵,也能让面筋更好地形成。要是水温太高,会把酵母烫死,水温太低,又会影响酵母的活性和面筋的形成速度。
发酵环节也不能马虎,发酵得好,面包体才能充分膨胀,变得松软。第一次发酵,也就是基础发酵,要给面团创造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。可以把面团放在大碗里,盖上保鲜膜,放在烤箱里,旁边放一碗温水,烤箱调至发酵功能,温度控制在28到30度之间。发酵时间不是固定的,一般要发酵到面团两倍大,具体时间得看环境温度。判断发酵是否到位,可以用手指蘸点面粉,在面团中间戳一个洞,要是洞不回弹,也不塌陷,就说明发酵好了。要是洞很快回弹,说明发酵不够;要是洞塌陷了,说明发酵过度了。发酵过度的面团会有酸味,做出来的面包体也会粗糙。基础发酵完成后,要给面团排气,把发酵时产生的多余气体排出去,这样面包的组织才会均匀。排气的时候把面团放在案板上,用手掌轻轻按压,把气体压出来,然后把面团分成小份,滚圆后静置15分钟左右,这叫松弛。松弛的目的是让面筋放松,方便后面整形,要是不松弛,整形的时候面团容易回缩,不好操作。
整形之后就是第二次发酵,也就是最后发酵。这次发酵的温度要比基础发酵稍高一点,一般在38度左右,湿度保持在85%。同样可以用烤箱的发酵功能,或者把面团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。最后发酵要发酵到面团体积变成原来的1.5到2倍大,用手轻轻按压面团,感觉有弹性,按压的地方能慢慢回弹。发酵好之后就可以进烤箱烘烤了,烘烤温度和时间要根据面包的大小和种类来定。一般小面包用上下火180度烤15到20分钟,吐司用上下火170度烤35到40分钟。烘烤前可以在面包表面刷一层蛋液,这样烤出来的面包颜色金黄,看起来更有食欲。烤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面包的颜色,要是颜色太深,可以盖上锡纸。面包烤好之后,要立刻从烤盘里取出来,放在冷却架上冷却。刚烤好的面包体很软,要是直接放在烤盘里,热气散不出去,面包底部会变软变湿,影响口感。冷却到手温的时候就可以吃了,这时候的面包体松软有嚼劲,香味也最浓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