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平时在家做包子,总希望能做出那种皮厚又软的口感,咬一口下去,面皮蓬松暄软,带着淡淡的麦香,再配上馅料,那滋味才叫地道。但不少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自己做的包子皮要么太厚却发硬,要么软是软了但薄得像纸,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。其实啊,想要做好包子皮厚又软好吃,关键在于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,只要把这些细节拿捏到位,就算是新手也能做出堪比早餐店的美味包子皮。
首先得说说面粉的选择,这可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。很多人会随便抓一袋面粉就开始做,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。要知道,不同筋度的面粉用途差别很大,做包子皮最好用中筋面粉。中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在10%-12%之间,不像高筋面粉那么筋道,也不像低筋面粉那么松散,用它做出来的面皮既有足够的韧性支撑厚度,又能保证松软的口感。要是家里只有高筋面粉,也可以加少量玉米淀粉来降低筋度,一般比例是高筋面粉加10%左右的玉米淀粉,这样调整后也能勉强替代中筋面粉。不过要是追求最佳效果,还是建议专门买袋中筋面粉,价格也不贵,平时做馒头、饺子皮都能用得上。
选好面粉接下来就是和面了,和面的水温可是个大学问。很多人习惯用冷水和面,觉得方便,但冷水会让酵母活性降低,发酵速度变慢,而且面皮的延展性也会差一些。正确的做法是用30℃左右的温水,这个温度就像春天的暖阳,能最大限度激活酵母的活性,让面团发酵得更充分、更均匀。那怎么判断水温呢?其实不用温度计,用手摸一下,感觉不烫手、有点温热就行,就像咱们平时洗手的温水温度差不多。和面的时候,先把酵母放在温水中,加一小勺白糖搅匀,静置5分钟,看到水面有细小的泡沫冒出来,说明酵母已经活化好了。然后把活化好的酵母水慢慢倒入面粉中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把面粉搅成絮状,再用手开始揉面。揉面的时候要注意手法,掌心用力,把面团往案板上按压、揉搓,反复重复这个动作,直到面团变得光滑细腻,摸起来像婴儿的皮肤一样,而且不粘手、不粘案板。这一步可不能偷懒,揉面的时间一般要10-15分钟,只有把面团揉到位,面筋网络才能形成得好,后续发酵和蒸制的时候面皮才不会塌陷,也能更好地锁住水分,保持松软的口感。
揉好面团后就该醒发了,醒发的环境对结果影响也很大。很多人把面团放在常温下就不管了,要是天气冷的时候,可能几个小时都发不起来,就算发起来了也不均匀。醒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8-32℃,湿度在70%-80%。家里没有专业醒发箱也没关系,咱们可以自己创造条件。比如把面团放进一个大碗里,盖上保鲜膜,然后在锅里倒适量温水,把碗放在锅里,注意碗不要碰到水面,盖上锅盖,这样锅里就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环境,醒发速度会快很多。醒发的时间不是固定的,主要看面团的状态,一般醒发到原来体积的2倍大就差不多了。怎么判断呢?用手指蘸点干面粉,在面团中间戳一个洞,如果洞不塌陷、不回缩,说明发酵好了。要是洞塌陷了,说明发酵过度;要是洞回缩了,说明发酵还不够,需要再醒发一会儿。发酵好的面团内部会布满蜂窝状的气孔,看起来就像海绵一样,这时候闻起来还会有淡淡的酒香味,这都是正常的。
发酵好的面团不能直接用来做包子皮,还需要进行排气和二次揉面。很多人会省略这一步,直接把发酵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,结果做出来的包子皮里面会有大的气孔,口感不好。排气的方法很简单,把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,用手按压,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来,然后再像之前那样反复揉面,直到面团恢复到原来的体积,而且表面光滑。揉好后把面团搓成一个长条,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小剂子的重量根据自己想要的包子大小来定,一般50-60克一个比较合适。切好的小剂子不要马上擀皮,要盖上湿布静置5分钟,这叫二次醒发,也叫松弛。松弛一下能让面团里的面筋松弛下来,擀皮的时候更容易擀开,而且不会回缩。很多人擀包子皮的时候会发现,擀着擀着皮就缩回去了,就是因为没有松弛或者松弛时间不够。
接下来就是擀皮了,擀皮的手法也有讲究。不少人擀皮的时候会像擀饺子皮那样,把中间擀薄,边缘擀厚,这样做出来的包子皮蒸好后中间会更薄,不符合厚皮的要求。正确的擀皮方法是,把松弛好的小剂子用手掌按成圆形的小饼,然后用擀面杖从边缘向中间擀,注意保持面皮的厚度均匀,不要把中间擀得太薄。擀的时候可以稍微转动一下面皮,这样擀出来的皮更圆,厚度也更一致。一般包子皮的厚度控制在3-4毫米比较合适,这样既保证了厚度,又不会因为太厚而发硬。擀好的包子皮要放在湿布上或者盖上保鲜膜,防止水分流失变干,要是面皮干了,包的时候容易破,蒸出来也会发硬。
包好包子后,还有最后一个关键步骤,就是第三次醒发,也叫二次醒发。很多人包好包子就直接上锅蒸,结果蒸出来的包子皮不够蓬松,吃起来有点紧实。正确的做法是把包好的包子放在蒸笼里,盖上盖子,静置15-20分钟,让包子再次发酵。这时候可以观察到包子的体积会稍微变大,用手轻轻摸一下,感觉面皮变得很轻盈、有弹性,就说明二次醒发好了。二次醒发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,还是要看状态,要是天气冷,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点;天气热,时间就缩短一点。醒发好后就可以上锅蒸了,蒸的时候要冷水上锅,中火蒸。冷水上锅能让包子在水温逐渐升高的过程中继续缓慢发酵,蒸出来的皮更松软。蒸的时间根据包子的大小来定,一般中等大小的包子蒸15-20分钟就够了。蒸好后不要马上开盖,要关火焖3-5分钟,这一步叫“虚蒸”,能防止包子因为突然遇冷而塌陷,保持包子皮的蓬松度。焖好后再开盖,你就会看到一个个白白胖胖、皮厚又软的包子了,轻轻捏一下,面皮很有弹性,咬一口,松软可口,麦香浓郁。
其实怎么做包子皮厚又软好吃,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技巧,主要就是把面粉选择、水温控制、揉面、醒发、擀皮这些步骤都做到位。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在某个小细节上没注意,比如水温太高烫死了酵母,或者揉面不够到位,又或者醒发时间没掌握好。只要多尝试几次,把这些细节记在心里,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家里环境的做法,就能轻松做出皮厚又软好吃的包子皮。到时候不管是包猪肉大葱馅、韭菜鸡蛋馅,还是豆沙馅,都能搭配上完美的面皮,让全家人都爱上你做的包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