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盟重土城的清晨,总能看到杂货铺旁的老阿婆支起一口铁锅,金黄的馓子在油锅里翻滚出滋滋的声响,那香味能飘到比奇城的城门口。对于常年泡在蜈蚣洞、祖玛寺庙的传奇玩家来说,一碗热血酒配一把酥脆馓子,就是打完Boss后最惬意的奖赏。但很多玩家在土城学做馓子时,总抱怨自己做的要么硬得像骷髅洞的骨头,要么软塌塌没嚼劲,其实想知道馓子又酥又脆怎么做的好吃,得跟着老玩家的经验慢慢琢磨,这里面的门道,和闯赤月峡谷一样有讲究。
首先得选对“材料装备”,就像你打教主不能穿新手布衣一样。做馓子的面粉得选那种颗粒细腻、颜色偏乳白的精制面粉,这种面粉筋度适中,就像战士的中级盔甲,既有韧性又不会太死板。要是用了粗玉米面或者低筋面粉,做出来的馓子要么散架要么没口感。然后是食用油,老阿婆从不心疼用最好的菜籽油,那种金黄透亮的菜籽油,加热后自带一股独特的香气,就像法师的魔法盾一样,能给馓子裹上一层诱人的外衣。盐和温水的比例也得拿捏好,盐放少了没底味,放多了就像喝了攻击药水后口干舌燥,温水的温度以不烫手为宜,大概和毒蛇山谷的溪水温度差不多,这样和面时面粉才能充分吸收水分。
和面的过程就像战士修炼内功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把面粉倒在陶盆里,中间挖个小坑,放入适量的盐,然后慢慢倒入温水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面粉变成絮状。这时候就得下手揉面了,揉面的力道要均匀,就像挥舞裁决之杖一样,既要有力量又要控制分寸。要把面团揉得光滑细腻,就像新手村的史莱姆一样没有疙瘩,然后盖上湿布醒面。醒面的时间可不能马虎,至少得一个时辰,这期间你可以去猪洞打几只白野猪,回来刚好面团醒好。醒好的面团会变得更有弹性,用手按压下去能快速回弹,就像道士的治愈术一样充满生机。
接下来是搓条绕圈,这步考验的是你的“操作手法”,和法师释放冰咆哮的精准度有的一拼。把醒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,分成几个小剂子,每个剂子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,就像把金条搓成项链一样。然后在长条上刷一层食用油,再盘起来继续醒十分钟,这叫“二次醒面”,就像战士在战斗间隙喝瓶红药恢复体力。二次醒好后,拿起一根长条,用手捏住两端,慢慢往两边拉伸,边拉边在案板上轻轻揉搓,让面条变得更细更长,就像弓箭手拉弓射箭一样,力道要稳,不然面条容易断。拉到合适的粗细后,把面条绕成螺旋状,就像祖玛教主的触角一样,绕的时候要注意间距均匀,这样炸出来的馓子才能层次分明。
最后就是关键的油炸环节了,这步就像闯沙巴克攻城战,火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把菜籽油倒入铁锅中,烧到六成热,判断油温的方法很简单,扔一小块面团进去,如果面团快速浮起来并变成金黄色,就说明油温刚好。把绕好的馓子坯子慢慢放入油锅中,用长筷子轻轻拨动,让馓子均匀受热,就像道士召唤神兽时指挥神兽走位一样。炸的过程中要不断翻动馓子,直到馓子变成深金黄色,表面出现酥脆的纹理,就像战士的盔甲被打磨得闪闪发光。这时候把馓子捞出来,放在滤油架上沥掉多余的油,刚捞出来的馓子还在滋滋作响,散发着浓郁的香气,等稍微晾凉一点,咬上一口,咔嚓一声,酥脆的口感从舌尖蔓延到整个口腔,咸香适中,越嚼越有味道,这才是真正的美味。
有次在土城看到一个新手玩家炸馓子,油温没掌握好,刚放进去馓子就糊了,急得他直跺脚。我过去告诉他,炸馓子和打游戏一样,得有耐心,不能急于求成。火候大了就像你等级不够就去闯赤月峡谷,肯定要吃亏;火候小了就像打Boss时输出不够,半天打不死。后来他按照我说的方法重新做,果然炸出了又酥又脆的馓子,还非要塞给我一把当谢礼。其实馓子又酥又脆怎么做的好吃,并没有什么不传之秘,无非就是选好料、揉好面、掌握好火候,这些道理和玩热血传奇是相通的,只要你用心去琢磨,就能做出属于自己的美味。
现在每次打完Boss回到土城,我都会自己做一盘馓子,配上一壶热血酒,坐在杂货铺旁的石凳上,看着来往的玩家,听着远处传来的厮杀声,嘴里嚼着酥脆的馓子,心里满是惬意。有时候还会把做好的馓子分给身边的新手玩家,教他们怎么做,就像当年老玩家教我打装备一样。在热血传奇的世界里,不仅有激情的战斗,还有这样简单而纯粹的美味,而知道馓子又酥又脆怎么做的好吃,就像掌握了一项特殊的技能,能让你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,多一份温暖和满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