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一到,一碗冰凉清甜的豆花总能让人瞬间清爽下来。不过很多人自己在家做冰豆花时,总会遇到凝固不好的问题,要么稀稀拉拉不成形,要么口感扎实得像豆腐块,失去了豆花该有的嫩滑。其实想做好冰豆花,关键就在“凝固”这一步,从食材准备到操作细节,每一个小环节都不能马虎,今天就来好好说说怎么才能让冰豆花凝固好吃。
首先得从原材料黄豆说起,选对黄豆是冰豆花凝固好吃的基础。不是随便抓一把黄豆就能用,最好挑那种颗粒饱满、颜色鲜亮的新黄豆,陈黄豆不仅出浆率低,磨出来的豆浆香味不足,凝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黄豆的用量不用太多,一般家庭做一次,准备150克左右就够了。接下来是泡黄豆,这一步时间一定要给足,而且水温不同泡发时间也不一样。如果是常温浸泡,夏天大概需要4-6小时,冬天则要8-10小时;要是用温水泡,时间可以缩短到2-3小时,但水温不能太高,超过40度容易把黄豆泡烂,影响后续磨浆。泡好的黄豆用手一捏就能捏碎,豆皮也会自然脱落,这样的黄豆才算是泡到位了。
泡好的黄豆要反复冲洗干净,尤其是豆皮要尽量捡出来,不然会影响豆浆的口感。然后就可以开始磨豆浆了,家里有豆浆机的话直接用豆浆机的“湿豆模式”就很方便,如果没有豆浆机,用料理机也可以。磨豆浆时加水的比例很关键,水太多豆浆太稀,凝固后容易散;水太少豆浆太浓,口感会发腻。一般来说,150克干黄豆泡发后,加入1200-1500毫升的水比较合适,具体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浓稠度调整。磨好的豆浆不能直接用,一定要用纱布过滤掉豆渣,过滤的时候可以用勺子轻轻按压纱布,把豆浆尽可能挤干净,这样做出来的豆花才会细腻顺滑。过滤后的豆浆看起来洁白浓稠,闻着有淡淡的豆香,这才是合格的豆浆。
接下来是煮豆浆,这一步是让冰豆花凝固好吃的重要环节。把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,用中小火慢慢煮,煮的过程中要不停搅拌,防止豆浆糊底。豆浆煮到表面开始冒泡时,不要以为已经熟了,这时候的豆浆还含有皂素,需要继续煮5-8分钟,直到豆浆真正沸腾起来,这样才能保证食用安全,同时也能让豆浆的香味更好地释放出来。煮好的豆浆关火后,不要马上进行下一步,需要先让豆浆降温,降到80-85度左右是最合适的温度。怎么判断温度呢?可以用干净的勺子舀一点豆浆,用嘴唇碰一下,感觉烫但还能忍受的程度就差不多了,温度太高容易把凝固剂烫失效,温度太低又达不到凝固的条件。
然后就到了最关键的点浆环节,也就是让豆浆凝固成豆花的步骤。现在常用的凝固剂有内酯和石膏,用内酯做出来的豆花更嫩滑,口感更适合做冰豆花。内酯的用量要准确,一般150克干黄豆磨出来的豆浆,搭配3-4克内酯就够了。先把内酯用少量温水化开,温水的量不用多,大概20毫升左右,搅拌均匀后倒入准备好的容器中。接着把降温后的豆浆快速倒入装有内酯水的容器里,倒的时候动作要快且均匀,让豆浆和内酯水充分融合。倒完后不要搅拌,也不要晃动容器,直接盖上盖子,让它在温暖的环境下静置15-20分钟。这个静置的过程很重要,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,温度稳定,这样内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,让豆浆慢慢凝固成豆花。
静置好后,打开盖子就能看到豆浆已经凝固成了嫩滑的豆花,用勺子轻轻一碰,豆花会轻轻晃动,这样的冰豆花凝固得就很好。接下来把凝固好的豆花放入冰箱冷藏1-2小时,冷藏后的豆花口感更冰凉爽口。吃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糖水、蜂蜜、水果丁、坚果碎等调料,一碗冰凉嫩滑的冰豆花就做好了。要是在凝固过程中出现豆花不凝固或者凝固不均匀的情况,也不用着急,可以看看是不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。比如黄豆泡发不够、豆浆煮得时间不足、内酯用量不对或者温度没掌握好,只要找到问题所在,下次调整一下步骤,就能做出凝固好吃的冰豆花了。
其实做冰豆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好,尤其是在黄豆泡发、豆浆煮制和点浆静置这几个关键环节多留意,就能轻松做出凝固好吃、口感嫩滑的冰豆花。夏天在家里自己做上一碗,没有添加剂,健康又美味,无论是作为下午茶还是饭后甜点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看着家人朋友吃得开心,自己也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,毕竟亲手做的美食总是带着不一样的温暖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