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季节一到,家里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热乎的汤品,而鱼汤更是不少人的心头好。温润的汤品滑入喉咙,带着鱼肉的鲜醇,不仅暖了身子,还能补充营养,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喝。不过很多人在家做鱼汤,要么汤不够白,要么腥味重,要么鱼肉炖得散烂没口感,其实想要做好鱼汤,关键在于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,把这些细节做到位,就能炖出一碗奶白浓郁、鲜而不腥的鱼汤,真正做到好吃又营养。
做鱼汤的第一步,选鱼是基础。不是所有鱼都适合熬汤,要想鱼汤好喝最营养,得选新鲜的淡水鱼,比如鲫鱼、黑鱼、鲈鱼这些。其中鲫鱼是熬汤的常客,刺虽然多了点,但熬出来的汤特别鲜;黑鱼刺少肉嫩,适合家里有孩子的情况;鲈鱼肉质细腻,汤味也清甜。选鱼的时候一定要挑鲜活的,看鱼眼是不是清亮有神,鱼鳃是不是鲜红,鱼身摸起来有没有弹性,这样的鱼新鲜度才够,熬出来的汤才会鲜。要是买不到活鱼,也要选刚宰杀不久的,冷冻时间长的鱼鲜味会大打折扣,营养也容易流失。
选好鱼之后,处理鱼的步骤也不能马虎。先把鱼彻底清洗干净,鱼鳞要刮得干干净净,鱼腹里的内脏和黑膜一定要去掉,那层黑膜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,不清理干净汤里容易有土腥味。鱼鳃也要剪干净,里面藏着不少泥沙和杂质。处理好之后,用清水把鱼身内外冲洗几遍,然后在鱼身上划几刀,这样既能让鱼肉更容易入味,也能让鱼肉里的营养物质更好地融入汤中。划完刀可以用厨房纸把鱼身表面的水分吸干,这样后续煎鱼的时候不容易溅油,也能让鱼皮煎得更完整。
煎鱼是让鱼汤奶白的关键一步。很多人熬不出白汤,就是因为少了煎鱼这个环节。热锅冷油,等油烧到六成热的时候,把鱼放进去,中小火慢慢煎。煎鱼的时候不要急着翻面,等一面煎到金黄定型了再翻,不然鱼皮容易破,影响口感和卖相。可以在油里放几片姜片,既能去腥,也能防止鱼皮粘锅。两面都煎好之后,沿着锅边淋入少许料酒,料酒挥发的时候能带走一部分腥味,然后立刻加入滚烫的开水,水量要没过鱼身,喜欢喝汤的可以多加点水。这里一定要用开水,冷水会让鱼肉突然遇冷收缩,蛋白质不容易释放出来,汤就很难熬成奶白色了。
加完开水之后,就可以放入准备好的配料了。常见的搭配有豆腐、白萝卜、玉米、山药这些,既能丰富口感,也能让营养更均衡。豆腐最好选嫩豆腐或者冻豆腐,嫩豆腐口感滑嫩,冻豆腐有很多小孔,能吸收鱼汤的鲜味;白萝卜切成滚刀块,炖出来清甜爽口,还能解腻;玉米切段,增加一丝甜味。把配料放进去之后,大火烧开,然后转小火慢炖20到30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鱼的大小和个人喜好调整,喜欢鱼肉软烂一点的可以多炖一会儿,喜欢有嚼劲的就少炖一会儿。慢炖的过程中不要频繁开盖,这样能保持汤的温度,让营养更好地释放。
炖好之后的调味也很重要,要突出鱼汤本身的鲜味,不能加太多复杂的调料。只需要加适量的盐调味就可以了,盐不要加太早,太早加盐会让鱼肉变硬,影响口感,最好在出锅前10分钟左右加。如果喜欢鲜味更浓一点,可以少加一点点白胡椒粉,但是不要加味精或者鸡精,鱼汤本身的鲜味已经足够了,加了反而会掩盖住鱼的本味。最后可以撒上一把葱花或者香菜,翠绿的颜色能让鱼汤看起来更有食欲,香味也更浓郁。这样一碗鱼汤怎么做最好吃最营养的问题就解决了,奶白的汤里飘着翠绿的葱花,鱼肉鲜嫩,豆腐吸满了汤汁,喝一口下去,鲜掉眉毛,全身都暖洋洋的。
其实做鱼汤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关键就是选新鲜的鱼、处理干净、煎鱼用对方法、加开水慢炖,只要把这些基础的步骤做好,每个人都能在家炖出一碗好喝又营养的鱼汤。平时家里来人或者自己想补补的时候,炖上这样一碗鱼汤,简单又实惠,比外面买的汤品更健康、更放心。而且不同的季节还可以根据时令调整配料,春天加春笋,夏天加冬瓜,秋天加菌菇,冬天加萝卜,每一季都能喝到不一样的美味。这样一碗充满家的味道的鱼汤,不仅能满足味蕾,还能带来满满的温暖和营养,难怪会成为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