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笋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开胃小菜,不管是配粥、下饭还是当零食,脆嫩的口感都让人喜欢。但很多人自己在家做泡笋,总容易遇到泡出来的笋发酸的问题,吃起来口感大打折扣。其实想要知道泡笋怎么做不会酸又好吃,关键在选笋、处理和泡制的几个小技巧上,掌握好了就能做出鲜嫩爽口的家常泡笋。
做泡笋首先得选对笋,新鲜的笋是做好泡笋的基础。一般选春笋或者冬笋都合适,这两种笋肉质厚实,泡出来口感更脆。挑笋的时候要选那种看起来饱满、质地紧实的,用手捏一捏,感觉硬实没有空心的最好。还要看看笋的表皮,要光滑无霉点,根部没有腐烂的迹象。如果是已经剥好的笋,要注意颜色,新鲜的笋肉应该是嫩白色或淡黄色,要是颜色发暗或者有异味,就不要选了,这样的笋泡出来不仅容易酸,还可能影响口感。
选好的笋处理步骤不能省,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泡笋会不会酸。先把笋的老根切掉,老根部分纤维粗,口感不好,也容易藏污纳垢。然后把笋皮剥掉,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或者条状,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。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焯水,把切好的笋块放进沸水里,加入少许盐,大火煮5到8分钟。焯水能去除笋里的草酸和涩味,还能杀死一部分细菌,减少后续泡制时发酸的可能。煮好的笋块要马上捞出来,放进凉水里浸泡降温,让笋保持脆嫩的口感,这一步也能进一步冲掉残留的涩味,为后续泡制做好准备。
泡笋的调料不用太复杂,家里常见的调料就能调出好味道,同时避免发酸。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罐或陶瓷罐,提前用开水烫过,晾干水分,保证容器无油无水。然后在罐底铺上一层花椒、几个干辣椒,再放一小把冰糖,冰糖能中和泡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轻微酸味,让笋的口感更清甜。接着放入焯好水的笋块,铺得均匀一些,再撒上适量的盐,盐的量要掌握好,太少容易变质发酸,太多又会太咸,一般每斤笋放10到15克盐比较合适。最后倒入少许高度白酒,白酒能起到防腐增香的作用,还能让泡笋的味道更醇厚。
调料和笋都放好后,倒入凉白开,水量要没过所有的笋块,因为笋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质,导致发酸。然后盖上盖子,密封严实,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泡制。泡制的时间根据温度来定,夏天温度高,大概泡3到5天就可以了;冬天温度低,可能需要7到10天。泡制期间不要频繁打开盖子,以免空气进入导致变质。等泡到笋块颜色略微变深,闻起来有淡淡的香味,没有酸味的时候,就可以打开食用了。这样做出来的泡笋,脆嫩爽口,一点都不酸,不管是直接吃还是用来炒菜,都非常好吃。
泡好的泡笋如果一次吃不完,保存方法也很关键,这能避免后续发酸。要把泡笋连同泡制的汤汁一起放进冰箱冷藏保存,低温环境能延缓细菌滋生,让泡笋保持新鲜的口感。每次取食的时候,一定要用干净无油的筷子,避免把生水或油污带入罐中,否则很容易导致泡笋发酸变质。冷藏保存的泡笋,一般可以保存15到20天,建议尽快食用完毕,越新鲜的泡笋味道越好。要是想让泡笋的味道更丰富一些,也可以在泡制的时候加入一些八角、香叶,或者泡好后拌上少许香油、蒜末,风味会更独特,但不管怎么搭配,只要前面的选笋、处理和泡制技巧掌握好了,就能保证泡笋不会酸,始终保持鲜嫩的口感。
其实在家做泡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多注意几个细节,就能轻松做出好吃不酸的泡笋。很多人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忽略了焯水这一步,或者容器没有彻底消毒,又或者盐的用量没掌握好。把这些小问题解决了,再按照步骤一步步来,就能做出让家人都喜欢的家常泡笋。平时不管是早餐配粥,还是晚餐下饭,摆上一小碟泡笋,脆嫩的口感能瞬间打开食欲,而且自己做的泡笋没有添加剂,吃起来也更放心。所以想知道泡笋怎么做不会酸又好吃,不妨按照这些技巧试试看,相信你也能做出鲜嫩爽口的泡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