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粑是南方不少地区的特色小吃,尤其是在安徽、湖北一带的乡村,每到秋冬季节,家家户户总会做上一些。它不像馒头包子那样常见,却凭着独特的口感和香气,成为很多人记忆里的家乡味。以前做豆粑大多用大铁锅,得有专人烧火,专人摊制,讲究火候和手法,普通人在家很难操作。不过现在有了电饼铛,温度稳定又好控制,就算是厨房新手,也能轻松做出好吃的豆粑。
要想用电饼铛做出好吃又简单的豆粑,食材准备是基础,而且都得是家常能买到的东西,不用特意去寻那些稀罕原料。首先是主料,早稻米和黄豆是必不可少的,两者的比例大概是2:1,比如准备200克早稻米,100克黄豆就刚好。早稻米做出来的豆粑口感更软糯,要是用晚稻米会偏硬,影响口感。黄豆最好选当年的新豆,颗粒饱满,磨出来的浆香味更足。然后是辅料,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些蔬菜碎,比如韭菜、葱花、胡萝卜丁,或者加点鸡蛋,既能增加营养,又能让豆粑的味道更丰富。调味料就简单了,只需要少许盐和胡椒粉,提味就行,不用放太多复杂的调料,免得掩盖了米和豆本身的清香。
食材准备好后,第一步就是泡米泡豆。把早稻米和黄豆分别淘洗干净,然后用清水浸泡,常温下大概泡4-6小时,要是夏天天气热,中途可以换一次水,防止变质。泡到米粒用手一捏就碎,黄豆也变得膨胀饱满,表皮起皱就可以了。泡好的米和豆沥干水分,然后一起放进料理机里,加入适量的清水开始磨浆。加水的时候要注意,不能加太多,不然浆太稀,摊出来的豆粑容易破;也不能加太少,浆太稠不好摊开。一般来说,磨出来的浆要像浓稠的米汤那样,用勺子舀起来能缓慢流动,滴落下来能形成连贯的线条就正好。磨好的浆用细纱布过滤一下,把豆渣分离出来,这样豆粑的口感会更细腻顺滑,过滤出来的豆渣也别浪费,可以用来做豆渣饼或者拌在肉馅里。
接下来就到了关键的调浆步骤,这一步直接影响豆粑的味道。把过滤好的米豆浆倒进大碗里,打入1-2个鸡蛋,用筷子充分搅拌均匀,让蛋液和米豆浆融合在一起。然后加入准备好的蔬菜碎,比如切好的韭菜末,再放少许盐和胡椒粉,继续搅拌均匀。这里要提醒一句,盐的量一定要控制好,少了没味,多了会掩盖食材本身的鲜味,大概每300克米浆加3克盐就差不多,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微调。要是喜欢吃辣,也可以加一点点辣椒粉,但别加多了,免得喧宾夺主。调浆的时候要朝着一个方向搅拌,这样能让米浆更筋道,摊出来的豆粑不容易散。
这时候电饼铛就该派上用场了,电饼铛怎么做豆粑好吃又简单,火候的控制是重中之重。先把电饼铛预热,选择中火,等电饼铛表面热了之后,用刷子在锅底刷一层薄薄的食用油,刷油是为了防粘,也能让豆粑的表面更香脆。油热后,用勺子舀一勺调好的米浆,倒在电饼铛的中央,然后迅速用刮板或者铲子把米浆向四周摊开,摊成一个圆形的薄饼,厚度大概在2毫米左右,太薄容易烙焦,太厚口感会扎实。摊好后盖上电饼铛的盖子,保持中火烙1-2分钟,直到看到豆粑的边缘开始微微翘起,颜色变成淡黄色,就可以打开盖子翻面了。翻面的时候要小心,用铲子轻轻掀起边缘,快速翻过来,别把豆粑弄破。翻面后再盖上盖子烙1分钟左右,直到另一面也变成淡黄色,表面有些许小焦点,这样豆粑就烙好了。
刚烙好的豆粑香气扑鼻,趁热吃口感最好,外酥里软,带着米香、豆香和蔬菜的清香,咬一口下去,满满的幸福感。要是一次做得多,吃不完的豆粑可以晾凉后叠起来,用保鲜膜包好,放进冰箱冷藏保存,能保存2-3天。下次想吃的时候,不用解冻,直接放进电饼铛里加热1-2分钟,或者用蒸锅蒸一下,味道和刚做的差不多。除了直接吃,豆粑还有很多种吃法,比如可以卷上喜欢的菜,像黄瓜丝、胡萝卜丝、肉丝,做成卷饼,味道更丰富;也可以把豆粑切成条,和青椒、肉丝一起炒,炒出来的豆粑条筋道有嚼劲,是一道不错的下饭菜;还可以把豆粑放进汤里煮,比如鸡蛋汤、排骨汤,煮软后的豆粑吸收了汤的鲜味,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。
其实用电饼铛做豆粑,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关键就是食材要新鲜,米浆的浓稠度要合适,火候要掌握好。以前总觉得做豆粑是件麻烦事,现在有了电饼铛,周末在家花上小半天时间,就能做出一大盘香喷喷的豆粑。看着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得津津有味,那种满足感是什么都比不了的。而且自己做的豆粑,食材都是自己选的,干净卫生,没有添加剂,吃起来也更放心。不管是作为早餐、午餐还是下午茶,豆粑都是不错的选择,简单又美味,还能让人想起家乡的味道。
有时候做豆粑的时候,还可以根据家人的口味调整辅料,比如家里有孩子不爱吃蔬菜,就可以把蔬菜切碎了拌在米浆里,孩子吃的时候根本尝不出来,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蔬菜的营养。要是喜欢吃甜口的,也可以把盐和胡椒粉换成白糖,做成甜豆粑,不过甜豆粑最好不要加蔬菜,保持米和豆的原味更合适。电饼铛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家里的人数来选,要是人多,就用大一点的电饼铛,一次能烙两张,节省时间;人少的话,小电饼铛就足够了。总之,用电饼铛做豆粑,就是这么简单又好吃,只要试着做一次,就能轻松掌握,以后想吃的时候随时都能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