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咱们日常做饭的时光里,总有那么几样家常吃食能勾着人的胃口,硬脆的饼皮就是其中之一。不管是夹上炒鸡蛋、酱肉,还是就着一碗稀粥,咬下去“咔嚓”一声,那股子脆劲儿混着面香,总能让人吃得满足。不少人在家尝试做饼皮,可总做不出外头那种又硬又脆的口感,要么软塌塌没嚼劲,要么干硬得难以下咽。其实啊,想要饼皮怎么做又硬又脆好吃,并没有什么复杂的秘诀,关键就在食材搭配和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上,把这些细节做到位,家常饼皮也能吃出地道的香脆味儿。
先说说食材的选择,这可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。做硬脆饼皮,面粉的种类不能随便选。咱们平时包饺子用的高筋面粉筋度太高,做出来的饼皮容易发韧;而蛋糕用的低筋面粉又太松散,撑不起脆劲儿。最适合的是中筋面粉,就是家里平时蒸馒头、擀面条用的普通面粉,这种面粉筋度适中,既能保证饼皮有足够的硬度,又能在烙制后形成酥脆的口感。另外,水的温度也有讲究,很多人习惯用温水和面,觉得这样面团好揉,但要做硬脆饼皮,最好用冷水。冷水能让面粉中的蛋白质缓慢吸水,形成的面筋结构更紧实,这样烙出来的饼皮才会更硬挺,不容易变软。如果家里有条件,加一点点食用油进去,用量不用多,一大碗面粉加个一勺两勺就行,能让饼皮的口感更酥脆,还能防止烙制时粘锅底。
和面的手法也得注意,不能像揉馒头那样使劲揉到光滑就行。取适量中筋面粉放在盆里,中间挖个小坑,把冷水慢慢倒进去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面粉变成絮状,没有干面粉颗粒。这时候再下手揉面,揉的时候不用太用力,只要把面絮揉成团就行,不用追求“三光”状态,面团表面有点粗糙也没关系。揉好的面团不能马上用,得醒面,但醒面的时间和做软饼不一样,不能醒太久。一般醒个10到15分钟就够了,醒面时间长了,面筋会变得松弛,饼皮就容易发软。醒面的时候,在面团表面刷一层薄油,再盖上保鲜膜,这样能防止面团表面变干结皮,后续操作也更方便。
醒好的面团接下来就是擀面了,这一步是决定饼皮是否酥脆的关键。把面团取出来放在案板上,不用再揉,直接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大圆片。擀的时候要注意,力度要均匀,尽量擀得薄一些,厚度控制在2毫米左右最好,这样烙的时候更容易熟透,也更容易变脆。擀的过程中,如果面团粘案板,可以撒少量干面粉防粘,但不能撒太多,不然饼皮烙出来会干硬。擀好薄饼后,在表面刷一层食用油,然后从一边卷起来,卷成一个长条状的面卷。把面卷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小剂子用手揉成圆形,再用擀面杖擀成小饼,这时候的小饼就有了一定的层次,烙出来会更脆。擀小饼的时候,同样要擀得薄一些,保持厚度均匀,这样烙的时候受热才会均匀,不会有的地方软有的地方硬。
最后就是烙饼了,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。锅里不用放太多油,用平底锅或者电饼铛都可以,先把锅烧热,然后把擀好的饼皮放进去。刚开始用中火烙,等饼皮表面出现小气泡的时候,翻面继续烙,这时候可以转成中小火,防止烙糊。烙第二面的时候,要多观察饼皮的颜色,当饼皮边缘变成金黄色,中间也鼓起一些,用手敲一敲饼皮,能听到清脆的声音,就说明饼皮已经烙好了。烙好的饼皮要及时取出来,放在盘子里可以盖上干净的纱布,防止散热太快变凉,但不用盖得太严实,不然饼皮会因为受潮变软。按照这个方法做出来的饼皮,咬一口下去,外硬内脆,面香浓郁,不管是直接吃还是夹菜吃,都特别好吃。
其实啊,家常美食的魅力就在于这些简单的步骤和细节,不需要复杂的调料和工具,只要用心掌握好每一个小技巧,就能做出让人满意的味道。饼皮怎么做又硬又脆好吃,记住面粉选中筋、用水用冷水、醒面时间短、擀面要擀薄、烙饼火候匀,这几个要点,你也能轻松做出香脆可口的饼皮。每次烙好一摞饼,家里人围坐在一起,就着简单的小菜,吃着酥脆的饼皮,那种平淡又真实的幸福感,就是家常美食最动人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