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每到春末夏初,田埂边、野地里的艾草就长得郁郁葱葱,这时候最适合做上一锅软糯清香的青饼。可不少人在家尝试时,总遇到同一个难题:做好的青饼要么颜色发暗发黄,失去了艾草应有的翠绿,要么口感要么过硬要么粘牙,实在达不到理想的状态。其实想要青饼怎么做不发黄又好吃,关键在于食材处理和制作步骤里的几个小细节,这些细节看似简单,却直接影响着青饼的色泽和口感。
首先要选对艾草,这是青饼保持翠绿和清香的基础。市面上的艾草有新鲜和干制两种,做青饼一定要选新鲜的嫩艾草,最好是顶端刚长出不久的嫩叶,颜色呈鲜绿色,闻起来有浓郁的艾草香气。如果选到的艾草偏老,不仅纤维粗影响口感,颜色也容易发暗。采摘或购买回来的艾草,要先仔细挑拣,把发黄、枯萎的叶子和杂草去掉,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,尤其是叶片背面的绒毛和泥土,一定要冲洗彻底,避免杂质影响口感。
艾草的焯水处理是防止青饼发黄的关键步骤。很多人直接把艾草放进开水里煮,结果煮出来的艾草很快就变黄了,这是因为艾草中的叶绿素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。正确的做法是,在锅里加足量清水,放入一小勺盐和一小勺食用油,水烧开后再放入艾草。盐能帮助艾草锁住水分和颜色,食用油则能在艾草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减少叶绿素的流失。艾草下锅后不要煮太久,一般煮30秒到1分钟,看到艾草变软、颜色变得更翠绿时就赶紧捞出,捞出后立即放入冰水中浸泡降温,这样能进一步保持艾草的翠绿色泽,同时还能去除艾草本身的苦涩味。
处理好的艾草需要打成艾草泥,这一步也要注意方法。把过凉后的艾草挤干水分,放入料理机中,加入少量清水打成细腻的艾草泥。这里要注意清水的用量不能太多,否则艾草泥太稀,后续和米粉混合时会影响面团的硬度。打好的艾草泥不需要过滤,保留艾草的纤维能让青饼更有口感和营养。接下来是米粉的搭配,这直接关系到青饼的口感是否好吃。单纯用糯米粉做的青饼会过于软糯粘牙,而只用粘米粉又会太硬,失去青饼应有的软糯感。通常的比例是糯米粉和粘米粉按照3:1的比例混合,这样做出来的青饼既能保持软糯的口感,又不会过于粘牙,冷却后也不容易变硬。如果喜欢更有嚼劲的口感,可以适当增加粘米粉的比例,但不要超过糯米粉的用量。
将艾草泥和米粉混合揉面时,要注意温度和力度。把混合好的米粉倒入盆中,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(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用量),然后把艾草泥倒入米粉中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搅拌成絮状后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。揉面时如果感觉面团太干,可以少量多次加入清水;如果太湿,则加入少量糯米粉调整。揉好的面团颜色应该是均匀的翠绿色,表面光滑不粘手。揉好的面团要盖上湿布醒发10分钟,让米粉充分吸收艾草泥的水分,这样后续制作青饼时面团不容易开裂。醒发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小剂子大约30-40克,用手揉圆后按压成小饼状,包入自己喜欢的馅料。馅料的选择比较灵活,甜馅可以选豆沙馅、芝麻馅、花生馅等,咸馅可以选咸菜笋丁馅、肉末馅等。包馅料时要注意不要包太多,否则容易露馅,包好后再轻轻按压成圆形的青饼生坯,边缘要捏紧,避免蒸制时馅料流出。
蒸制青饼的过程也不能马虎,这是确保青饼不发黄又好吃的最后一步。蒸锅加水烧开,在蒸屉上铺上油纸或刷一层薄油,然后把青饼生坯放入蒸屉中,青饼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,避免蒸制时粘连在一起。盖上锅盖,大火蒸8-10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青饼的大小调整,看到青饼鼓起来、表面变得光滑透亮时就差不多熟了。蒸制时要注意不要蒸太久,否则青饼容易变软塌,颜色也可能因为长时间高温而略微发黄。蒸好的青饼取出后,可以在表面刷一层薄油,这样既能防止青饼表面变干,又能让青饼看起来更有光泽,口感也更滋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