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里总有不少时候需要吃点流食,比如牙口不好的老人、刚做完手术的病人,或者偶尔想给肠胃放个假的时候。但很多人觉得流食就是寡淡无味的糊糊,其实不然,只要选对食材、找对方法,普通食材也能做出喷香的流食。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家常做法,不用复杂工具,新手也能轻松搞定,关键是好吃又有营养,正好说说流食怎么做更好吃又简单。
先从最基础的谷物类流食说起,这类流食饱腹感强,还能提供基础能量。比如小米南瓜糊,准备一小把小米和一块南瓜就行。小米提前用清水泡半小时,泡软了更容易煮烂;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,上锅蒸15分钟,蒸到用筷子一戳就能戳透的程度。然后把泡好的小米放进锅里,加三倍的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,煮到小米开花、汤汁浓稠。最后把蒸好的南瓜和煮好的小米一起倒进料理机里,加少量温水搅打30秒,倒出来就能喝了。南瓜的甜香和小米的醇厚融合在一起,口感细腻顺滑,一点都不单调,凉到温热的时候喝最舒服,这就是流食怎么做更好吃又简单的直观体现。
果蔬类流食也是不错的选择,清爽解腻,还能补充维生素。比如胡萝卜苹果泥,这两种食材都是家里常见的,做起来特别方便。胡萝卜洗干净切成小丁,苹果去皮去核也切成小块,把它们一起放进蒸锅,蒸10分钟左右。蒸好后别急着拿出来,焖个3分钟让食材更软烂,然后放进辅食机或者料理机里,不用加水直接搅打,因为苹果本身含有水分,打出来的泥会很顺滑。如果喜欢稍微稀一点的口感,可以加一两勺温水调整。这款流食带着苹果的清甜和胡萝卜的微香,颜色也好看,不管是给孩子还是老人吃都合适,掌握了这个思路,其他果蔬组合也能套用,比如菠菜香蕉泥、山药蓝莓泥,都是简单又好吃的搭配。
要是想让流食更有营养,加点蛋奶或者肉类就很合适。比如牛奶燕麦糊,准备一杯纯牛奶、两勺即食燕麦片和少量坚果碎。把牛奶倒进小锅里,小火加热到冒小泡,然后加入燕麦片,边煮边搅拌,防止糊底,煮2分钟燕麦片就会变软膨胀。煮好后关火,把锅端下来,撒上坚果碎,稍微放凉一点就能吃了。如果喜欢更细腻的口感,可以把煮好的燕麦糊倒进料理机里打10秒,这样坚果碎也会被打碎,口感更均匀。这款流食既有牛奶的香浓,又有燕麦的饱腹感,坚果还能补充微量元素,早上当早餐或者晚上当夜宵都很棒。另外像鸡肉蔬菜泥也不错,鸡胸肉煮熟撕成细丝,和煮软的西兰花、土豆一起放进料理机,加少量鸡汤搅打,打出来的泥鲜香浓郁,营养也更全面。
其实做流食还有一些小技巧能让味道更出彩。比如调味的时候,尽量用天然食材代替糖和盐,像用南瓜、红薯、苹果这些本身带甜味的食材来增加甜度,用少量香菇粉、海苔碎来增加鲜味,这样既健康又好吃。另外,食材的软烂程度很重要,不管是蒸还是煮,一定要确保食材足够软烂,这样打出来的流食才会细腻,不会有颗粒感。还有温度,流食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8到40度,和体温差不多,这个温度下味道也能更好地体现出来,太烫或者太凉都会影响口感。
很多人觉得做流食麻烦,其实只要选对食材和工具,几分钟就能搞定。不需要买专门的设备,家里的蒸锅、料理机甚至辅食机都能派上用场。而且食材也都是日常能买到的,不用特意去寻找稀有食材。比如早上起来,把南瓜和小米放进锅里煮着,自己洗漱完就能打糊;晚上下班回家,用牛奶和燕麦片煮个糊,简单又快捷。流食怎么做更好吃又简单,关键在于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,利用身边的食材,按照自己的口味调整,就能做出适合自己的美味流食。不管是出于健康考虑还是偶尔想换口味,这些简单的做法都能满足需求,让流食不再是寡淡的代名词,而是美味又营养的家常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