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在咱们日常餐桌上,洋芋绝对是出镜率极高的食材。不管是炒着吃、炖着吃,还是烤着吃,都能做出不一样的风味。但要说哪种吃法最让人念念不忘,那软糯绵密的耙洋芋肯定得算一个。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,一碗热气腾腾的耙洋芋端上桌,筷子一夹就烂,入口即化,带着洋芋本身的香甜,不管是配米饭还是直接当主食,都能让人吃得心满意足。很多人在家做洋芋,总觉得不够耙软,要么外面烂了里面还硬,要么吃起来干巴巴的没味道。其实想要做好耙洋芋,关键在于选对洋芋品种和掌握正确的烹饪方法,今天就来好好说说洋芋怎么做最耙又好吃。
首先得选对洋芋。不是所有洋芋都适合做耙洋芋,品种选不对,再怎么煮也难达到理想的软糯口感。咱们在菜市场挑洋芋的时候,要选那种表皮光滑、个头中等、形状规则的黄心洋芋。黄心洋芋的淀粉含量比白心洋芋高,含水量相对较低,煮出来更容易耙软,而且口感更绵密香甜。要是选了表皮有芽眼、有疤痕或者发芽的洋芋,不仅口感会受影响,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,吃了对身体不好。另外,尽量别选太大的洋芋,大洋芋中间容易煮不透,小洋芋虽然煮得快,但吃起来不够过瘾,中等大小的刚好,既能保证受热均匀,又能有扎实的口感。挑好洋芋后,别急着马上处理,先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晾上一两天,让洋芋表皮的水分稍微蒸发一点,这样后续煮的时候更容易入味,也更容易耙软。
处理洋芋也是个细致活儿。把选好的洋芋用清水冲洗干净,然后用削皮刀去掉表皮。削皮的时候要注意,别削得太厚,避免浪费洋芋肉,也别留下小块的皮,影响口感。削好皮的洋芋切成大小均匀的滚刀块,块头不用太小,大概麻将牌大小就行,太小了煮的时候容易煮烂成泥,失去形状。切好的洋芋块要马上放进清水里浸泡,浸泡的时间至少要20分钟。这一步很关键,因为洋芋里含有淀粉,浸泡能去掉表面的淀粉,这样煮出来的洋芋不会粘连在一起,口感也会更清爽。浸泡的时候可以换一两次水,直到泡洋芋的水变得清澈为止。泡好的洋芋块捞出来,用漏勺沥干水分,放在一边备用。要是着急做饭,也可以用厨房纸巾把洋芋表面的水分擦干,这样后续下锅的时候不容易溅油。
接下来就是烹饪环节了,这可是决定洋芋怎么做最耙又好吃的核心步骤。很多人习惯直接把洋芋块放进锅里煮,其实先焯水再炖煮,洋芋会更耙软。锅里加足量的清水,大火烧开后,放入少许盐和几滴食用油,然后把沥干水分的洋芋块放进去焯水。加少许盐能让洋芋提前入底味,加食用油可以让洋芋块的表面更光滑,不容易煮烂。焯水的时间不用太长,大概3-5分钟,看到洋芋块的边缘有点透明,用筷子能轻松戳进去一点点的时候,就可以捞出来了。捞出来的洋芋块马上放进凉水里过一下,这样能让洋芋的口感更Q弹一点,也能保持洋芋块的形状。过凉后捞出来沥干水分,准备下一步炖煮。
炖煮洋芋的时候,最好用砂锅或者高压锅,这两种厨具受热均匀,能让洋芋更快更均匀地耙软。要是用普通的铁锅也可以,但要注意火候的控制。先在锅里放少许食用油,油热后放入几片姜片和葱段爆香,炒出香味后,把洋芋块放进去翻炒几下,让每块洋芋都均匀地裹上一层油。翻炒大概1分钟后,加入足量的温水,温水的量要没过洋芋块,最好能高出洋芋块2厘米左右。因为炖煮过程中水分会蒸发,水加少了容易煮干,导致洋芋煮不熟或者煮不耙。加入温水后,放入适量的盐、少许生抽提鲜,再放一个八角增加香味。要是喜欢吃辣的,可以放几个干辣椒段,味道会更丰富。大火把水烧开后,转小火慢慢炖煮。用砂锅炖煮的话,大概需要30-40分钟;用高压锅的话,上汽后压10-15分钟就可以了。炖煮的时候要注意,别盖太严的盖子,留一点缝隙,避免水溢出来。中途可以用筷子戳一下洋芋块,看看是否已经耙软,如果还没耙,就继续炖煮一会儿。
等洋芋块变得非常耙软,锅里的汤汁也浓稠了不少的时候,就可以关火了。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再调整一下味道,要是喜欢吃更浓郁的,可以勾一点点薄芡,让汤汁更好地裹在洋芋块上。勾好芡后,撒上一把葱花或者香菜,一道香喷喷的耙洋芋就做好了。端上桌的时候,热气腾腾的,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。用筷子夹起一块,轻轻一抿就化在嘴里,软糯香甜,带着淡淡的葱姜香味,汤汁浓郁,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。要是想换种口味,还可以在炖煮的时候加入一些排骨或者五花肉,做成洋芋炖排骨、洋芋炖五花肉,这样不仅洋芋更入味,肉的香味也会融入到洋芋里,味道更上一层楼。或者在出锅前加入一些蒜末和辣椒粉,拌匀后就是一道香辣可口的凉拌耙洋芋,当作下酒菜或者零食都非常合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