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秋冬季节,总惦记着一锅热乎乎的炖肉,酱肉大骨就是其中的心头好。啃着软烂的肉,吸着鲜美的骨髓,裹着浓郁的酱汁,一口下去满是满足。其实怎么做酱肉大骨好吃又简单,不用去饭店排队,在家用寻常调料就能做出来,哪怕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。
做酱肉大骨,选对骨头是基础。最好挑那种带肉量适中的筒骨或者棒骨,太瘦的吃着柴,太肥的又腻。去菜市场买的时候,直接让摊主帮忙剁成3厘米左右的块,省得自己在家费劲。买回家的骨头先放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时,中途换两次水,这样能泡出里面的血水,减少腥味。泡好后捞出来,用流动的清水再冲洗一遍,沥干水分备用。
接下来是焯水,这一步可不能偷懒。把骨头放进锅里,倒入足量的冷水,水量要没过骨头,然后丢几片生姜、倒一勺料酒,开大火煮开。水开后会浮起一层灰色的血沫,这是腥味的主要来源,要用勺子仔细撇干净,撇完后再继续煮两分钟,然后把骨头捞出来,用温水冲洗表面残留的血沫,千万不能用冷水,不然肉质会突然收缩,炖出来就不软烂了。
炒糖色是酱肉大骨上色和增香的关键。锅里放两勺食用油,油热后加入一勺半冰糖,转小火慢慢炒。冰糖融化后会先变成淡黄色,接着慢慢变成深褐色,这时候会冒小泡,要赶紧把焯好水的骨头倒进去,快速翻炒均匀,让每一块骨头都裹上糖色。这个过程要快,火也不能大,不然糖容易糊,炒出来会发苦。骨头裹上糖色后,放入姜片、蒜瓣、八角、桂皮、香叶各一点,再放两个干辣椒提味,继续翻炒出调料的香味,这时候厨房已经飘出阵阵香气了。
调料炒香后,加两勺生抽提鲜,一勺老抽上色,再淋一勺料酒去腥,翻炒几下让骨头都沾上酱汁。然后倒入足量的热水,水量要没过骨头还得高出两指,因为后面要长时间炖煮,水少了容易糊锅。开大火把水烧开,然后转小火,盖上锅盖慢慢炖。如果用普通铁锅,炖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行;要是用高压锅,上汽后压30分钟就差不多了。炖的时候不用频繁开盖,让骨头在锅里慢慢吸收酱汁的味道,耐心等一等,美味才会出来。
炖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,打开锅盖,会发现汤汁已经少了一半,这时候根据自己的口味加适量的盐,然后开大火收汁。收汁的时候要不停翻动骨头,让每一块都均匀裹上浓稠的酱汁,直到汤汁变得亮晶晶的,能挂在肉上就可以关火了。这时候的酱肉大骨,颜色红亮诱人,肉轻轻一抿就脱骨,酱香混合着肉香,闻着就让人流口水。
其实怎么做酱肉大骨好吃又简单,没有太多复杂的技巧,就是把每一步做扎实。焯水去腥味,炒糖色增香上色,慢炖让肉质软烂入味,最后收汁让味道更浓郁。平时周末在家,花上两个小时做一锅,一家人围着桌子啃骨头,配上一碗米饭或者几个馒头,吃得暖洋洋的,特别有烟火气。要是家里来客人,端上这道菜也很有面子,大家抢着啃,一会儿就能光盘。
有时候要是时间紧张,也能偷个懒。提前把骨头焯水,然后放进电压力锅里,加入所有调料和热水,按煲汤键,等电压力锅工作完成后,再把骨头和汤汁倒进炒锅里收汁,这样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吃到嘴。另外,喜欢吃更入味的,可以在买骨头的时候让摊主把骨头敲裂一点,这样骨髓更容易吸出来,味道也能渗进去。冰糖的量也可以根据口味调整,喜欢甜口的就多放一点,喜欢咸香的就少放,自己家做饭,怎么好吃怎么来。
啃完酱肉大骨,剩下的汤汁也别浪费,可以用来拌面条或者泡米饭,浓郁的酱汁裹着主食,又是另一番美味。这道家常酱肉大骨,用料简单,步骤不复杂,却能做出让人难忘的味道,难怪这么多人都喜欢。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做,保证每次都能成功,让你在家也能轻松吃到好吃的酱肉大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