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导读

熬出奶白好吃的火锅汤,关键在食材选择与步骤把控。选骨头以猪筒骨或牛棒骨为佳,前者骨髓多、汤香浓,后者油脂胶质丰富、口感醇厚,需挑新鲜的并让店家剁成大块,方便骨髓和营养析出。骨头需先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,中途换水去血水;再冷水下锅,加姜片和料酒焯水,撇净浮沫后用温水冲洗残留杂质,避免冷水导致骨头收缩影响营养释放。

熬汤时加足量清水,放入处理好的骨头、姜片和葱段,水需一次性加够,中途若加水必加热水。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.5-2小时,炖时锅盖留缝散腥味,偶尔搅动骨头防粘底。若想丰富口感,可在汤快熬成奶白时加玉米、萝卜或山药,煮20-30分钟即可,还可加少量白醋帮助骨头钙质析出。

此外,熬汤时别放盐,避免蛋白质凝固影响汤的奶白度,吃火锅时再调味;少放八角、桂皮等香料,以免掩盖骨头本味。喜欢浓郁口感可加一勺炼乳或淡奶油,汤表面浮油过多可撇去部分减油腻。按此方法熬汤,能做出比火锅店更香浓的火锅汤,在家和家人朋友分享,简单又满足。

天冷的时候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是最惬意的事,尤其是那一碗奶白浓郁的火锅汤,喝上一口暖到心里。很多人在家做火锅,总觉得汤不够白也不够香,要么清汤寡水,要么浑浊发腥,其实想要做好火锅汤好吃又白,关键在食材和步骤上多下点功夫就行。

首先得选对骨头,这是熬出白汤的基础。猪筒骨是最常用的,它骨髓多,熬出来的汤特别香浓;牛骨也不错,尤其是牛棒骨,油脂和胶质丰富,汤的口感会更醇厚。选骨头的时候要挑新鲜的,最好让店家帮忙剁成大块,这样骨髓和营养更容易熬出来。买回家的骨头不能直接下锅,得先处理干净,这一步很重要。先把骨头放在清水里浸泡,至少泡1个小时,中间可以换几次水,把骨头里的血水充分泡出来。泡好后冷水下锅,放几片姜和一勺料酒,水开后撇去表面的浮沫,这些浮沫都是血水和杂质,不撇干净汤会浑浊,味道也会发腥。焯水后把骨头捞出来,用温水冲洗干净表面的残留浮沫,千万不能用冷水,不然骨头遇冷会收缩,里面的营养就不容易熬出来了。

接下来就是熬汤的关键步骤了,锅里放足量的清水,把处理好的骨头放进去,再加入几片姜、几段葱段。这里有个小窍门,水一定要一次性加够,中途尽量不要加水,如果实在要加,也得加热水,不然温度骤降会影响汤的浓度和颜色。大火把水烧开后,转小火慢慢炖,小火慢炖才能让骨头里的油脂和胶原蛋白充分释放出来,汤才会变得奶白。炖的时候不要盖锅盖太严实,留一点缝隙,让汤里的腥味随着蒸汽散出去。熬煮的时间至少要1.5到2个小时,时间越长汤越浓白,香味也越足。在熬煮的过程中,偶尔可以用勺子轻轻搅动一下骨头,避免粘在锅底。

有些朋友会问,要不要加其他东西让汤更鲜?其实基础的骨头熬出来的汤已经很香了,如果想丰富口感,可以加一点玉米、萝卜或者山药。玉米的清甜能中和汤的油腻,萝卜煮软后吸收了汤的香味,吃起来也特别好吃。不过这些食材不要太早放,等汤熬到差不多奶白的时候再放进去,煮20到30分钟就行,不然煮太久会烂掉,影响汤的口感。另外,加一点点白醋也有好处,白醋能帮助骨头里的钙质析出,让汤更有营养,而且不会有酸味,因为醋的量很少,在长时间熬煮中味道会挥发掉。

火锅汤怎么做才好吃又白,除了食材和熬煮方法,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。比如熬汤的时候不要放盐,盐会让蛋白质凝固,影响汤的奶白程度,要等吃火锅的时候再根据口味加盐。还有,不要加太多香料,比如八角、桂皮这些,味道太重会掩盖骨头本身的香味,保持汤的原汁原味才是最好的。如果喜欢喝更浓郁的汤,可以在熬好的汤里加一勺炼乳或者淡奶油,不过这个要根据个人口味来,喜欢清淡的朋友就不用加了。熬好的汤如果表面有太多浮油,可以撇去一部分,这样吃起来不会太油腻,尤其是夏天吃火锅的时候,撇去浮油会更清爽。

平时在家做火锅,按照这个方法熬汤,保证汤又白又香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喝着热乎的汤,涮着喜欢的食材,比如肥牛、肥羊、青菜、豆腐等等,真是满满的幸福感。其实做火锅汤并没有那么难,只要多花点时间和心思,掌握好食材处理和熬煮的技巧,就能做出比外面火锅店还好喝的火锅汤。每次熬好汤,家里人都抢着先喝一碗,说比外面的还香,这就是最简单的满足。

有时候朋友来家里吃火锅,我也是用这个方法熬汤,他们都问我秘诀是什么,其实哪有什么秘诀,就是把基础的步骤做好而已。新鲜的食材,足够的时间,还有耐心,这就是熬出好喝又白的火锅汤的关键。现在天气越来越冷,正是吃火锅的好时候,大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,自己在家熬一锅奶白香浓的火锅汤,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份温暖和美味。不用去外面排队,在家就能吃到健康又美味的火锅,何乐而不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