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串是咱们生活里常见的小吃,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小摊,还是家里自己串上几串煮着吃,都少不了那一碗灵魂串串酱。不少人自己在家做串串酱,总容易遇到酱太稀的问题,要么蘸不上串,要么味道寡淡,怎么都做不出外面那种浓稠又香浓的口感。其实啊,串串酱怎么做不稀又好吃,关键不在复杂的调料,而在食材搭配和制作时的小细节,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家常串串酱的做法,都是实打实的经验,照着做保准成功。
首先得把食材备齐整了,咱做串串酱不用搞那些稀奇古怪的调料,家里常用的几样就能调出好味道。基础的酱料得有豆瓣酱、甜面酱和黄豆酱,这三种酱搭配起来,咸香中带着点回甜,味道特别正。豆瓣酱选那种剁碎的郫县豆瓣酱,香味足还带点辣劲;甜面酱要选浓稠度高的,别买那种稀拉拉的,不然容易让酱变稀;黄豆酱选原味的就行,增加酱的醇厚感。除了酱料,还得准备点葱姜蒜,最好再切点洋葱碎,炒香了能给酱增香不少。要是喜欢带点颗粒感,还能准备点花生碎和熟芝麻,最后撒进去口感更丰富。另外,关键的淀粉水可不能忘,这是让串串酱不稀的小秘诀,淀粉和水的比例大概1:3,搅匀了备用。
接下来就是炒酱的步骤了,这一步火候很重要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先把锅烧热,放适量的食用油,油不用太多,能把葱姜蒜和洋葱炒香就行。油热到六成的时候,把切好的葱姜蒜和洋葱碎放进去,小火慢慢炒,直到炒出香味,洋葱变得软软的,这时候香味就全出来了。然后把准备好的豆瓣酱、甜面酱和黄豆酱倒进去,这三种酱的比例大概是2:1:1,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,喜欢辣的就多放点头豆瓣酱,喜欢甜口的就稍微加一点甜面酱。倒进去之后用小火不停翻炒,把酱炒出红油,这一步一定要小火,不然酱容易糊底,糊了之后味道就发苦,整个酱就毁了。翻炒大概两三分钟,能闻到浓郁的酱香味,而且酱的颜色变得红亮,这时候就可以加适量的清水了。
加清水的时候要注意量,不能加太多,刚好没过酱面一点点就行,加完水之后用中火把酱煮开,然后转小火慢慢熬。熬的时候要时不时搅拌一下,防止酱粘在锅底。熬个五六分钟,让酱里的味道充分融合,这时候就可以把调好的淀粉水倒进去了,倒的时候要边倒边搅拌,让淀粉水和酱充分混合均匀。倒完淀粉水之后,继续用小火熬,这时候就能看到酱慢慢变浓稠了,熬到自己喜欢的浓稠度就可以关火了。要是喜欢带点颗粒感的,这时候把花生碎和熟芝麻撒进去,搅拌均匀,一碗香浓浓稠的串串酱就做好了。这里要提醒一下,熬酱的时候不用额外加盐,因为三种酱本身就有咸味,加了盐反而容易太咸,要是担心味道不够,可以少加一点点生抽提鲜,但是千万别加多了。
很多人做串串酱容易稀,其实就是几个小细节没注意到。一是酱料的选择,要是选了太稀的甜面酱或者黄豆酱,本身就容易让酱变稀,所以选浓稠的酱料很关键。二是加水的量,加太多水熬的时间就要更长,而且容易熬不出浓稠的效果,加少了又容易糊底,所以刚好没过酱面一点点是最合适的。三是淀粉水的比例,淀粉太少起不到增稠的效果,太多了酱会变得结块,口感不好,1:3的比例刚好,而且倒的时候一定要边倒边搅拌,不然淀粉容易沉底结块。还有就是熬酱的火候,全程中小火,尤其是炒酱和熬酱的时候,小火才能让酱的香味慢慢释放出来,还不容易糊底。
做好的串串酱放凉之后装进密封罐里,放在冰箱冷藏保存,能保存一个星期左右,平时吃串串的时候拿出来,不管是煮好的荤串还是素串,蘸上一点,味道立马就不一样了。鸡肉串蘸上酱,鲜嫩中带着酱香;青菜串蘸上酱,清爽中多了几分浓郁;就连豆腐泡这种吸汁的食材,蘸满串串酱之后,一口下去全是香味,好吃到停不下来。其实串串酱怎么做不稀又好吃,真的没有那么难,只要选对食材,掌握好火候和水量,按照步骤一步步来,每个人都能做出家常又美味的串串酱。不用去外面买,自己做的既干净卫生,又符合自己的口味,不管是家里吃串串,还是用来拌凉菜、蘸饺子,都特别合适,每次做上一罐,家里人都抢着吃。
有时候家里来客人,提前做好串串酱,串上各种食材,煮一大锅串串,大家围在一起吃,蘸着自己做的串串酱,说说笑笑,特别热闹。客人尝了都会问,这串串酱怎么做的,这么好吃还不稀,每次听到这样的夸奖,心里都美滋滋的。其实做菜就是这样,只要用心去做,注意好每一个小细节,就能做出美味的食物。串串酱作为串串的灵魂,做好了能让串串的味道提升一大截,所以花点时间做好串串酱,吃串串的时候才更有滋味。平时没事的时候多做几次,慢慢就能掌握住诀窍,以后做串串酱就越来越顺手,再也不用担心做出来的酱稀稀拉拉不好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