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在寻常日子里,最慰藉人心的莫过于一碗热气腾腾的汤。尤其是不想费太多劲又想喝到鲜美滋味时,全汤就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。它不像那些复杂的浓汤需要长时间熬煮酱料,也不用特别珍稀的食材,随手可得的家常配料就能炖出满满一锅鲜。很多人觉得做汤麻烦,要么担心味道不够鲜,要么怕步骤太繁琐,其实全汤怎么做才好吃又简单,掌握几个小要点就能轻松搞定,端上桌准能让家人连喝两碗。
做全汤的第一步,选对主料是基础。最常见也最出味的主料当属排骨,当然也可以根据家里的食材灵活调整,比如换成鸡肉、瘦肉或者大骨。排骨最好选那种带点软骨的肋排,炖出来的汤会更香浓,肉质也不会柴。买的时候让摊主剁成小块,回家后先放在清水里浸泡10分钟,泡出里面的血水,这样炖出来的汤才会清亮不浑浊。除了主料,配料的搭配也很关键,简单的几样就能让汤的口感丰富起来——玉米要选那种带着甜味的水果玉米,切成段备用;胡萝卜去皮滚刀块,既容易炖烂又能增加清甜;再准备几朵干香菇,用温水泡发,泡香菇的水可别倒掉,过滤后加到汤里能提鲜不少;生姜切片,大葱切段,这些基础调料能去腥增香。
食材处理好后,就进入焯水环节,这一步可不能省。把排骨放进锅里,加足量的冷水,再放几片生姜和一勺料酒,大火煮开。水开后会浮起一层血沫,这些血沫要是不撇干净,汤就会有腥味,颜色也会发暗。撇血沫的时候要耐心点,用勺子轻轻把表面的浮沫都捞干净,然后把焯好水的排骨用温水冲洗一遍,沥干水分备用。这里要注意,千万别用冷水冲洗,不然肉质遇冷会收缩变硬,炖出来就不嫩了。焯排骨的同时,可以把泡好的香菇挤干水分,剪去蒂部,玉米和胡萝卜也都收拾妥当,这样后续炖的时候就能直接下锅,节省时间。
接下来就是炖煮的核心步骤了,用砂锅炖是最好的选择,砂锅保温性好,能让食材慢慢释放香味,汤的口感也会更醇厚。要是家里没有砂锅,普通的汤锅或者高压锅也可以,高压锅速度更快,适合时间紧张的时候用。把处理好的排骨放进砂锅里,加入足量的温水,水量要没过所有食材,并且要多放一些,因为炖的过程中水分会蒸发。然后放入生姜片、葱段和香菇,大火把水烧开后,转成小火慢慢炖。小火慢炖是让全汤好喝的关键,火太大容易把汤煮干,还会让肉质变柴,小火炖40分钟到1个小时,直到排骨变得软烂。在炖到30分钟的时候,把玉米和胡萝卜放进去,这两种食材不需要炖太久,太早放容易炖烂,失去口感。
很多人做汤的时候习惯早早放盐,其实这是个误区,盐放太早会让肉质中的水分流失,导致肉质变老,汤的鲜味也会打折扣。所以全汤的调味要放在最后,等排骨、玉米和胡萝卜都炖好后,再加入适量的盐,搅拌均匀,然后关火焖5分钟,让盐的味道充分融入汤里。如果喜欢更鲜一点的味道,可以少放一点点鸡精或者味精,但其实食材本身的鲜味已经足够,不放也完全可以。最后可以撒上一把葱花或者香菜,翠绿的颜色不仅好看,还能增加一丝清香,让整碗汤的口感更有层次。这样一来,一碗鲜香浓郁的全汤就做好了,排骨软烂脱骨,玉米和胡萝卜吸收了汤的鲜味,吃起来甜丝丝的,汤喝一口暖到胃里,鲜而不腻。
其实全汤怎么做才好吃又简单,说到底就是食材新鲜、步骤到位,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技巧。有时候家里剩下的一些蔬菜,比如山药、土豆,甚至是几颗红枣、枸杞,都可以加进全汤里,既能丰富营养,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味道。比如加山药的话,要在最后20分钟放,避免炖得太烂;加红枣可以增加一丝甜味,让汤的口感更温润。周末的时候,花上一个小时炖上一锅全汤,整个屋子都飘着香味,家人围坐在一起,喝着热汤,吃着软烂的食材,那种温馨的感觉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。而且这样的做法不需要太多经验,就算是厨房新手也能一次成功,不用担心搞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