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菜市场逛的时候,总会被案板上那些新鲜的板鱼吸引。它们体型扁平,鱼鳞细小,鱼肉摸起来紧实有弹性,一看就是做家常菜的好食材。很多人觉得板鱼处理起来麻烦,或者做出来不够香,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小窍门,就能让板鱼的鲜味完全释放出来,端上桌连汤汁都能拌两碗米饭。
选对板鱼是做好这道菜的第一步。新鲜的板鱼眼睛清亮饱满,没有浑浊感,鱼鳃呈现鲜艳的红色,用手按压鱼身,凹陷处能快速回弹。如果是冷冻的板鱼,解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,最好放在冷藏室自然解冻,或者用密封袋装好泡在冷水里,千万别用热水急冲,不然鱼肉很容易散掉,鲜味也会流失。买回家的板鱼,先把表面的细鳞刮干净,虽然鳞小,但不处理干净会影响口感。然后从鱼腹处剪开,把内脏和鱼鳃都掏出来,内脏里的黑膜一定要刮掉,那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,处理好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遍,直到鱼身摸起来没有滑腻感,最后用厨房纸把表面和腹腔里的水分彻底吸干,这样煎的时候才不容易溅油。
处理好的板鱼,提前腌制一下能更好地入味。在鱼身两面都斜着划几刀,深度到鱼肉的三分之二就行,这样调料能渗进鱼肉里,还不会把鱼煎散。然后放一勺料酒、半勺盐、几片姜片和葱段,用手轻轻按摩几下,让调料均匀地附着在鱼身上,静置15分钟左右。这里盐不用放太多,后续还要加酱油,避免过咸,姜片和葱段主要是去腥味,要是家里有柠檬片,放一两片挤点汁进去,去腥效果更好,还能增加一点淡淡的果香。
煎鱼是让板鱼更香的关键步骤,很多人煎鱼容易破皮,其实只要记住“热锅冷油”这四个字就行。先把铁锅烧得冒烟,然后倒入适量食用油,晃动锅让油均匀地沾满锅壁,再把腌制好的板鱼放进去。刚放进去的时候别着急翻动,小火慢煎,等到鱼身底部定型,呈现金黄色的时候再翻面,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-4分钟。翻面之后同样用小火煎另一面,直到两面都煎至金黄酥脆,这样不仅鱼皮不容易破,还能煎出一股焦香的味道,让板鱼的香味更上一层楼。煎鱼的时候,姜片和葱段也可以一起放进去,煎出香味后再把鱼夹出来,用底油爆香配料,这样香味会更浓郁。
配料准备起来很简单,都是家里常用的食材。一头大蒜拍扁,几瓣生姜切片,再准备几个干辣椒剪段,喜欢吃葱的可以多准备点葱段,分成葱白和葱绿两部分。如果家里有新鲜的紫苏叶或者藿香叶,放几片进去,能给板鱼增添一种特别的香味,没有的话不放也不影响。炒配料的时候,先把蒜片、姜片和葱白放进去,小火慢慢炒出香味,然后加入一勺豆瓣酱,炒出红油,再放一勺生抽、半勺老抽,翻炒均匀,让调料的香味充分融合。这里老抽只是用来调色,千万别放多了,不然会掩盖板鱼本身的鲜味。
把煎好的板鱼放回锅里,让鱼身均匀地裹上调料,然后加入没过鱼身三分之二的热水。很多人习惯加冷水,其实热水能让板鱼更快地入味,还能避免鱼肉因为温度骤降而变得紧实柴硬。大火把水烧开后,转中小火慢慢炖,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5-20分钟,具体时间要看板鱼的大小。炖的时候可以把锅盖留一条小缝,让多余的水汽蒸发,这样汤汁会越来越浓稠,味道也更醇厚。炖到一半的时候,可以把板鱼轻轻翻一下面,让两面都能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,翻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,用铲子轻轻托住鱼身,避免把鱼肉翻散。
快出锅的时候,把准备好的葱绿和干辣椒放进去,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点盐和少许白糖提鲜,大火收汁。收汁的时候要不停用勺子把汤汁浇在鱼身上,让鱼身表面都裹上浓稠的汤汁,这样吃起来每一口都鲜香入味。等到汤汁收得差不多,变得浓稠挂勺的时候,就可以关火出锅了。刚出锅的板鱼,香味扑鼻而来,鱼肉鲜嫩多汁,轻轻一抿就脱骨,汤汁浓郁,拌在米饭里,简直是绝配。
有时候家里人多,我会一次买两条板鱼一起做,端上桌很快就被抢光。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吃饭,尝了这道板鱼,连问了好几遍做法,说比饭店里的还好吃。其实家常菜的魅力就在于此,不用复杂的调料和工序,用最简单的方法,就能做出食材本身最鲜美的味道。板鱼的肉质细嫩,营养也很丰富,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,老人和小孩都很适合吃。
做这道板鱼的时候,还有几个小细节可以注意一下。如果喜欢吃更浓郁的味道,可以在炖的时候加一勺蚝油;要是觉得太辣,干辣椒可以少放或者不放,换成几颗八角和桂皮,味道也很醇厚。另外,收汁的时候千万别收得太干,留一点汤汁拌米饭或者拌面条都特别香。处理板鱼的时候,如果觉得鱼鳞不好刮,可以用刀背轻轻拍打鱼身,或者用废旧的牙刷来刷,就能把细小的鱼鳞都处理干净。
其实做板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选对新鲜的食材,处理干净,掌握好煎鱼和炖鱼的火候,就能做出一道鲜香美味的家常板鱼。每次做这道菜的时候,厨房里都飘着浓浓的香味,家人闻到香味就知道开饭时间快到了。看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,大口吃着板鱼,连汤汁都不放过,那种满足感,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的。家常菜的味道,就是这样藏在这些简单的食材和用心的烹饪里,平凡却又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