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在家做油饼子,最讲究的就是那个嫩乎劲儿,咬一口外酥里软,带着淡淡的麦香和油香,配碗稀粥或者豆浆,就是一顿顶饱又舒坦的家常饭。不少人做油饼子总觉得发柴或者硬邦邦,其实关键就在和面、醒发还有炸制这几个环节,每一步都藏着小门道,今天就慢慢跟大家唠唠,把家常油饼子怎么做又嫩又好吃的法子说清楚。
先说说材料准备,做油饼子不用啥稀罕东西,都是家里常见的。面粉得选中筋面粉,这种面粉筋度适中,做出来的油饼子既有嚼劲又不会太硬,500克面粉就够一家三口吃的量。温水大概280到300毫升,水温很关键,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,摸着跟体温差不多就行,35度左右最合适,这样能让酵母更好地发酵。酵母粉5克,要是天凉可以稍微多放一点点,盐3克,能增加面粉的筋性,还能提味,最后再准备适量的食用油,炸饼子和抹油酥都得用。
和面的时候,把面粉倒在大盆里,中间扒个小坑,把酵母粉和盐放进去,先少加一点温水把酵母和盐搅化开,然后再慢慢往周围倒温水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把面粉搅成絮状。这时候就可以下手揉面了,揉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,把絮状的面粉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。揉面不用太用力,但要揉匀,直到面团表面摸起来光溜溜的,不粘手也不粘盆。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,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。醒发的环境很重要,冬天可以放在暖气片旁边,或者把盆放进温水里,夏天常温就行,一般醒发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,等面团涨到原来的两倍大,用手戳个洞,洞不塌陷也不回缩,就说明醒发好了。
醒发好的面团取出来,放在案板上,不用揉太久,稍微揉几下排气就行,要是揉得太狠,饼子容易硬。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每个剂子大概50克左右,跟一个鸡蛋差不多大。分好的剂子盖上湿布,再醒发10分钟,这叫二次醒发,能让剂子更松软,做出来的油饼子也更嫩。趁着二次醒发的时间,咱们准备油酥,碗里放20克面粉,再倒40毫升热油,用筷子快速搅匀,油酥就做好了,油酥能让油饼子层次更丰富,口感也更嫩。
取一个醒发好的剂子,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圆片,不用擀得太规则,家常做法就是随意点。在圆片上均匀地抹一层油酥,然后从一边卷起来,卷成一个长条,再把长条的两头捏紧,防止油酥漏出来,接着把长条盘成一个圆圈,用手按一下,再用擀面杖擀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饼,厚度大概0.5厘米就行,太厚炸不透,太薄容易硬。擀的时候要轻一点,别把层次擀没了,这样炸出来的油饼子才会有酥软的口感。
接下来就是炸制了,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油饼子的嫩度和口感。锅里倒适量食用油,油烧到六成热,判断油温的方法很简单,把筷子放进油里,筷子周围有细小的泡泡冒出来就差不多了。把擀好的饼子放进油锅里,用中火慢慢炸,炸的时候要经常翻面,让饼子两面受热均匀。刚放进去的时候,饼子会沉在锅底,等它慢慢浮起来,表面开始变色,就翻个面,继续炸另一面。炸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,用筷子敲一下饼子,声音听起来有点脆,就可以捞出来了,捞出来放在控油架上,把多余的油控掉,这样吃起来不油腻。
很多人问为啥自己做的油饼子不嫩,其实可能是这几个地方没做好。比如和面的时候水温太低,酵母发酵不好,饼子就会硬;醒发时间不够,面团没发起来,口感也会发柴;还有炸制的时候油温太高,外面炸焦了里面还没熟,或者油温太低,饼子吸油太多,吃起来腻还不酥。按照上面的步骤来,每个环节都注意点,做出来的油饼子肯定又嫩又好吃。刚炸好的油饼子最好趁热吃,咬一口,外层面皮有点酥,里面却软乎乎的,带着油酥的香味,越吃越香。要是一次做太多吃不完,放凉了可以用平底锅稍微加热一下,或者放进烤箱里烤几分钟,口感也不会差太多。
家常饭就是这样,不需要复杂的工序,简单的食材只要用心做,就能做出好吃的味道。油饼子作为咱们常吃的家常小吃,做法不难,关键是掌握好和面、醒发、炸制的技巧。每次做油饼子,厨房里都飘着麦香和油香,孩子闻着味就凑过来了,刚出锅的油饼子能吃好几个。按照这个方法试试,你也能做出又嫩又好吃的家常油饼子,给家人添一道简单又美味的吃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