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菜市场里逛一圈,总能看到圆滚滚、黄澄澄的金瓜摆在摊位上,价格不贵,看着也新鲜,不少人都会随手买一个回家。可很多时候,兴冲冲做出来的金瓜却让人提不起胃口,要么寡淡无味,要么软烂得像一滩泥,好好的食材就这样浪费了。其实大家心里都犯过嘀咕,金瓜怎么做不好吃又好吃呢?这看似矛盾的问题,恰恰藏着金瓜烹饪的小门道,不是食材本身的问题,更多是做法上没摸准它的“脾气”。
先说说金瓜怎么做容易不好吃。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整个蒸或者切块煮,既不加任何调料,也不控制火候。金瓜本身的味道比较清淡,自带一点点甜味,但这种甜味很含蓄,如果只是简单加热,吃起来就像在嚼没味道的淀粉块,口感还发柴。还有人喜欢把金瓜和大量重口味的食材一起炖,比如放很多辣椒、花椒,结果金瓜的本味被完全掩盖,只剩下刺激的调料味,反而失去了它本身的清甜。另外,处理金瓜的时候也容易出问题,比如不去掉里面的硬芯,或者把皮削得太厚,导致吃起来有硬渣,影响口感。这些做法看似简单省事,却让金瓜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,自然就成了“不好吃”的代表。
那要怎么才能把金瓜做得好吃呢?关键在于保留本味的同时,用恰当的方法提升风味。先从处理金瓜说起,买回家的金瓜要先把表皮洗干净,然后用刀从中间切开,挖掉里面的籽和硬芯,这部分一定要清理干净,不然会影响口感。去皮的时候不用削太厚,薄薄一层就好,这样能保留金瓜皮边缘的脆感。接下来的做法就有很多讲究了,比如做金瓜小米粥,这是很多人喜欢的早餐,做法简单但细节很重要。先把金瓜切成小块,和淘洗干净的小米一起放进锅里,加入适量的清水,水和米的比例大概是5:1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。熬的时候要时不时搅拌一下,防止糊底,等小米变得浓稠,金瓜块煮到用勺子一压就烂的程度,加点少许的盐或者冰糖调味,这样煮出来的金瓜小米粥,既有小米的香糯,又有金瓜的清甜,口感绵密,喝一口暖到心里。
除了煮粥,金瓜烙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家常菜,外酥里嫩,大人小孩都爱吃。做金瓜烙的时候,要把金瓜擦成细丝,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和鸡蛋,再加一点点水调成面糊,面糊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,能挂住金瓜丝就行。接着加入少许盐、胡椒粉调味,还可以切点葱花放进去增加香味。锅里放适量的油,油热后把面糊倒进去,用勺子摊平,小火慢慢煎,煎到一面金黄后翻面,把另一面也煎至金黄酥脆,就可以出锅了。刚煎好的金瓜烙,外皮金黄酥脆,里面的金瓜丝软糯香甜,咬一口咔嚓作响,香味扑鼻,根本停不下来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油不能放太少,不然容易粘锅,煎的时候火候也不能太大,否则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。
还有一道金瓜炖排骨,也是把金瓜做得好吃的经典做法。先把排骨洗干净,切成小块,放进冷水锅里,加几片姜和少许料酒焯水,撇去浮沫后捞出沥干水分。然后把金瓜切成大小均匀的块,热锅凉油,放入姜片、葱段炒出香味,再把排骨放进去翻炒,炒到排骨表面微黄,加入适量的生抽、老抽调味,再加点冰糖炒出糖色,然后加入足量的热水,没过排骨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40分钟左右。等排骨炖到软烂的时候,把金瓜块放进去,继续炖15分钟,直到金瓜块变得软糯入味,最后加点盐调味,大火收汁就可以出锅了。这道菜里,排骨吸收了金瓜的清甜,变得不油腻,金瓜则吸收了排骨的香味,吃起来软糯香甜,两者搭配在一起,味道简直绝了。
其实金瓜怎么做不好吃又好吃,关键还是在于是否了解它的特性,并用对了做法。金瓜本身味道清淡,所以烹饪时不能太复杂,也不能太简单,要在保留本味的基础上适当调味。比如做清炒金瓜,就把金瓜切成薄片,热锅凉油,放入蒜末炒香,然后加入金瓜片翻炒,炒到金瓜片变软,加少许盐和鸡精调味,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,这样做出来的清炒金瓜,脆嫩爽口,能吃到金瓜最原始的味道。而如果想让金瓜的味道更丰富一些,就可以搭配其他食材,比如和虾仁一起炒,虾仁的鲜和金瓜的甜结合在一起,味道鲜美,营养也更丰富。
有时候家里人多,还可以做一道金瓜盅,既好看又好吃,还很有仪式感。把整个金瓜的顶部切掉,挖掉里面的籽和芯,做成一个盅的形状,然后把准备好的馅料放进去,馅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,比如糯米、腊肉、香菇、豌豆、玉米粒等,把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,加入适量的生抽、盐调味,然后放进金瓜盅里,盖上金瓜顶盖,放进蒸锅蒸40分钟左右,直到金瓜盅的表皮变得软糯,里面的馅料也熟透了。蒸好的金瓜盅,打开盖子一股香味就飘了出来,金瓜的清甜渗透到馅料里,馅料的香味又融入到金瓜中,吃的时候可以把金瓜肉和馅料一起挖着吃,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味道,口感丰富,让人回味无穷。
很多人一开始做金瓜总是做不好,觉得金瓜怎么煮都不好吃,其实只要多尝试几次,掌握好做法和技巧,就能轻松做出好吃的金瓜菜肴。金瓜不仅味道好,营养也很丰富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经常吃对身体很有好处。无论是煮粥、做烙、炖菜还是做盅,只要用心去做,就能发现金瓜的独特魅力,解锁它“不好吃又好吃”的双重滋味,让这道普通的食材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