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去菜市场买白山药,总怕买回家做出来发涩,吃着口感差还浪费食材。其实白山药发涩不是食材本身的问题,大多是处理和烹饪方法没找对,掌握几个小技巧,就能让白山药吃起来软糯香甜,一点涩味都没有。白山药本身是种营养丰富的食材,富含淀粉、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,常吃对身体有不少好处,只要把涩味问题解决了,就能做出一道道家常美味。
要让白山药不涩,得先明白它涩味的来源。白山药里含有少量皂角素和植物碱,这些成分在生的时候会带来涩口感,而且去皮后如果长时间接触空气,表面容易氧化变黑,涩味也会跟着加重。所以处理白山药的第一步就得讲究“快”和“防氧化”。去皮的时候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,不然黏液沾到手上容易发痒,洗干净的山药用刮皮刀轻轻刮去外皮,动作要利落,刮完马上切成想要的形状,切片、切块或者切条都可以,切好后别耽搁,立刻放进提前准备好的清水里浸泡,水里可以加一勺白醋或者少许食盐,这样既能阻止山药氧化变黑,又能中和一部分涩味物质,浸泡10到15分钟就够,泡好后捞出来用清水冲一遍,涩味就去掉了一小半。
焯水是去除白山药涩味的关键步骤,这一步可不能省。烧一锅开水,水开后往锅里加几滴食用油和一小勺食盐,然后把浸泡好的山药放进去焯水。焯水时间要看山药的大小,切片的话煮1到2分钟就行,看到山药片边缘有点透明就赶紧捞出来,要是切块可以多煮半分钟。捞出来的山药要迅速放进凉水里过一下,这样不仅能让山药的口感更脆嫩,还能把残留的涩味物质彻底冲掉,后续不管怎么烹饪都不会有涩味了。很多人做白山药发涩,就是因为省略了焯水或者焯水时间不够,掌握好这一步,基本就成功了一半。
清炒白山药是最家常也最能保留原味的做法,处理好的山药片沥干水分,搭配点青椒和木耳,简单炒一炒就特别好吃。先把青椒洗净切片,木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,热锅凉油,油热后放蒜末爆香,接着放青椒片和木耳翻炒几下,然后倒入山药片,大火快速翻炒1到2分钟,加适量生抽、少许盐和一点点白糖调味,白糖能提鲜还能中和最后的一点涩味,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。这样炒出来的山药片脆嫩爽口,带着青椒的清香和木耳的爽滑,一点涩味都没有,配米饭或者当小菜都合适,家里大人小孩都爱吃,做法简单还省时间,平时下班回家随便炒一盘,方便又美味。
秋冬季节最适合喝白山药排骨汤,暖心暖胃还营养丰富。先把排骨洗净,冷水下锅,加几片姜和一勺料酒焯水去血沫,捞出后用温水冲洗干净。处理好的山药切成滚刀块,继续泡在清水里备用,砂锅里加足量清水,放入排骨、几片姜和一个八角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40分钟左右,直到排骨炖得软烂。然后把山药块捞出来沥干水分放进砂锅里,继续小火炖20分钟,直到山药变得软糯。最后加适量盐调味,撒上一把葱花就能出锅了。这里要注意山药别放太早,不然容易炖烂不成形,泡在水里能防止氧化,炖的时候再放,保证没有涩味,炖出来的汤鲜香浓郁,山药软糯香甜,排骨肉烂脱骨,喝上一碗浑身都暖和,秋冬季节经常做这道汤,既滋补又好吃。
拔丝白山药是道受欢迎的甜品,外面裹着晶莹的糖丝,里面软糯香甜,家里来客人做这道菜准受欢迎。处理好的山药切成滚刀块,焯水1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放凉,准备一个碗,打入一个鸡蛋,加少许淀粉和面粉,搅拌成浓稠的面糊,把山药块放进去均匀裹上一层面糊。热锅倒油,油烧至六成热时,把裹好面糊的山药块放进油锅里炸,中火炸至表面金黄酥脆,捞出控油。接下来熬糖是关键,锅里留少许底油,放适量白糖,小火慢慢熬,用铲子不停搅拌,直到白糖融化变成琥珀色,起小泡的时候迅速把炸好的山药块倒进去,快速翻炒均匀,让每块山药都裹上糖汁,立刻出锅装盘。吃的时候准备一碗凉水,夹一块山药在水里蘸一下,糖丝就会变脆,不粘牙,外脆里糯,甜而不腻,一点涩味都没有,大人小孩都抢着吃,做法虽然比炒菜复杂点,但只要掌握好熬糖的火候,成功率还是很高的。
选白山药的时候也有小技巧,要选表皮光滑、没有虫眼和斑点的,这样的山药新鲜,口感也更好,不要买表皮有破损或者发芽的,不仅口感差,营养也会流失。另外,不同的做法对山药的处理可以稍微调整,比如做汤可以把山药切大一点的块,炒着吃切薄一点的片,但不管哪种做法,浸泡和焯水这两个去涩关键步骤都不能少。白山药怎么做不涩又好吃,其实没有复杂的技巧,只要把处理方法掌握好,再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,就能做出一道道美味的白山药菜肴,既营养又好吃,平时多做来吃,对身体也有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