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山楂在山间地头很常见,红彤彤的小果子挂在枝头,看着就特别有生命力,但要是直接放进嘴里,那股子酸涩劲能让人瞬间皱起眉头。很多人都惦记着这口天然的酸甜,却总被它的“酸”劝退,其实只要找对方法,在家就能把野山楂做得不酸又好吃,而且做法还不少,都是日常能操作的简单步骤。
先试试糖渍野山楂,这是最经典也最不容易出错的做法。首先得把野山楂挑拣一下,选那些表皮光滑、颜色鲜红饱满的,太青或者有虫洞的就别要了,口感会差很多。接着就是清洗,往盆里倒清水,加一勺食盐,把野山楂放进去泡上15分钟,盐能帮助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细小的虫卵,还能稍微中和一点涩味。泡好后捞出来,用清水冲两遍,然后就到了去核的步骤,找个细一点的筷子或者去核器,从野山楂的蒂部穿进去,把核顶出来,注意别把果肉戳破了,不然煮的时候容易烂成一团。准备一口不粘锅,这很关键,避免后续粘锅不好清理,锅里放适量清水,再根据野山楂的量加白糖,一般来说野山楂和白糖的比例是1:1.2,要是特别怕酸,也可以加到1:1.5,先开小火把白糖煮化,搅拌到没有颗粒,然后把处理好的野山楂倒进去,继续用小火煮。煮的时候要时不时搅拌一下,防止底部糊锅,大概煮20分钟左右,野山楂会慢慢变得透亮,糖水也会浓稠起来,这时候就可以关火了。别着急捞出来,让野山楂在糖水里泡上2 - 3小时,充分吸收糖分,这样做出来的糖渍野山楂,酸甜适中,果肉QQ的,一点都不酸,当作日常零食再合适不过了。
要是喜欢更健康一点的口味,野山楂蜜饯是个好选择,用蜂蜜代替部分白糖,吃起来带着花香,口感也更温润。处理野山楂的第一步和糖渍一样,挑洗干净后去核,接下来多了一步焯水去涩,烧一锅沸水,把野山楂放进去焯30秒就赶紧捞出来,立刻过一遍凉水,这样既能去掉大部分涩味,还能让野山楂的果肉保持脆嫩的口感。焯好的野山楂放在漏网里沥干水分,再放到通风的地方晾一会儿,让表面的水分完全干掉。准备一个干净无水无油的玻璃罐,先在罐底铺一层野山楂,然后淋上一层蜂蜜,蜂蜜要没过野山楂,接着再铺一层野山楂,再淋一层蜂蜜,就这样一层一层交替着铺,直到把玻璃罐装满,最后再浇上一层蜂蜜封口。盖紧盖子,放进冰箱冷藏腌制,3 - 5天后就可以吃了。腌制好的野山楂蜜饯,果肉饱满多汁,蜂蜜的香甜完全中和了酸味,吃起来甜而不腻,还带着野山楂本身的清香,早上泡一杯蜂蜜野山楂水,开胃又解腻。
家里有孩子或者喜欢吃果酱的,不妨试试做野山楂果酱,抹面包、拌酸奶都特别搭,而且自己做的没有添加剂,吃着放心。还是先处理野山楂,清洗去核后,把果肉切成小块,放进料理机里,加少量清水,水量刚好没过果肉就行,打成细腻的野山楂泥。把野山楂泥倒进不粘锅,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白糖,因为野山楂本身酸度高,白糖的量可以比平时做其他果酱多一些,开小火慢慢熬煮。熬果酱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,要不停用勺子搅拌,防止糊底,熬到果酱开始变稠,气泡变得细密的时候,挤入半个柠檬汁,柠檬汁不仅能增加风味,还能起到防腐和调节酸甜度的作用,继续搅拌均匀,再熬2 - 3分钟,看到果酱能挂在勺子上不掉落,就可以关火了。把熬好的果酱放凉,然后装进提前消毒好的玻璃罐里,密封好放进冰箱保存,保质期能有1 - 2个月。吃的时候挖一勺,抹在热乎的吐司上,酸甜可口,一点酸涩味都没有,孩子都能一次吃两片面包。
要是想快速尝到不酸的野山楂,那野山楂糖水就再合适不过了,十几分钟就能做好,夏天喝冰的,冬天喝热的,都特别舒服。处理好的野山楂放进锅里,加适量清水,水量没过野山楂2厘米左右就行,然后加入冰糖,冰糖的量可以根据自己的甜度喜好来加,喜欢甜一点就多放几颗。开大火把水烧开,然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,直到野山楂变软,用筷子戳一下能轻松戳透就可以了。煮好后不用马上喝,让野山楂在糖水里泡一会儿,这样野山楂能充分吸收糖分,糖水也会更入味。泡好后舀一勺放进嘴里,野山楂软糯香甜,糖水酸甜爽口,一点都不酸,夏天放进冰箱冷藏后再喝,清爽解暑,冬天热着喝,暖身又开胃,平时家里来客人,端上一碗这样的野山楂糖水,也特别受欢迎。
其实野山楂怎么做不酸又好吃,关键就在于两个步骤,一个是去除涩味,焯水或者盐水浸泡都能起到作用,另一个就是合理加糖,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糖的用量,而且要用小火慢慢熬煮或者充分腌制,让糖分充分渗透到野山楂的果肉里。平时周末去郊外爬山,要是遇到野山楂树,不妨摘一些回来,按照这些方法试试,不管是糖渍、蜜饯,还是果酱、糖水,都能把酸涩的野山楂变成酸甜可口的美味,既利用了天然的食材,又能尝到不一样的家常味道,比买的零食健康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