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寒冷的早晨或者忙碌的傍晚,一盘热气腾腾的煎饺总能让人瞬间感到温暖。金黄酥脆的底部,软嫩的外皮,再咬开一口爆出鲜美的汁水,那滋味别提多满足了。很多人在家做煎饺,总觉得馅料干巴巴的,没有外面店里的那么多汁水,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小技巧,自己做的煎饺也能汁水丰盈、好吃到停不下来。
要让煎饺汁水多,馅料的选材和处理是关键第一步。猪肉馅建议选三分肥七分瘦的五花肉,纯瘦肉做出来的馅料容易柴,而适量的肥肉能在煎制过程中融化出油,增加汁水的香气和口感。如果喜欢吃牛肉馅,那就选牛前腿肉,这个部位的肉既有筋道又带有一些脂肪,剁馅前可以先把牛肉切成小块,用刀背捶打一会儿,让肉质更松软,更容易吸收水分。剁馅的时候,不要图省事用绞肉机绞到底,稍微带点颗粒感的馅料吃起来更有嚼头。剁好的肉馅放在大碗里,先加入少许盐、生抽、料酒和一点点白糖提鲜,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,直到肉馅开始发黏,这一步能让肉馅的蛋白质形成网络,更好地锁住水分。
接下来就是给肉馅“打水”,这是煎饺汁水多的核心技巧之一。准备一碗葱姜水,就是把葱段和姜片泡在温水里浸泡十分钟左右。然后分多次往肉馅里加葱姜水,每次加一两勺,加完后继续顺着一个方向搅拌,直到肉馅把水分完全吸收,再进行下一次添加。一般来说,一斤肉馅大概能加进去小半碗葱姜水,具体的量可以根据肉馅的吸收情况来调整,直到肉馅变得饱满水润,摸起来软软的但又不会往下滴水。如果想让汁水更丰富,还可以加入适量的皮冻。皮冻的做法也不复杂,把猪皮清洗干净,去掉表面的油脂和杂毛,切成小块后焯水,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姜片、料酒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一个小时左右,直到猪皮软烂,汤汁浓稠,放凉后就会凝固成皮冻。把皮冻切成小丁,拌进调好的肉馅里,这样煎饺在煎制的时候,皮冻会融化成汁水,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鲜香味。
蔬菜的搭配也很重要,不仅能增加口感的层次,还能平衡肉馅的油腻感。常见的搭配有白菜、韭菜、芹菜、香菇等。如果选白菜,要先把白菜切成细丝,加入少许盐腌制十分钟,然后挤出里面的水分,挤出来的白菜水不要倒掉,可以过滤后加到肉馅里,这样既能不浪费营养,又能让汁水更鲜美。韭菜的话要注意,不要太早和肉馅混合,以免韭菜出水导致馅料变稀,最好在包煎饺之前再把切好的韭菜拌进去,并且可以加入少许香油,这样能锁住韭菜的水分和香气。香菇要提前泡发,挤干水分后切成小丁,和肉馅一起搅拌均匀,香菇的鲜味能让煎饺的味道更上一层楼。
饺子皮的好坏也会影响煎饺的口感,虽然现在超市里有现成的饺子皮卖,但自己和面做的饺子皮更筋道,也更容易包裹住馅料和汁水。用中筋面粉加温水和面,温水的量大概是面粉的一半左右,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,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,盖上保鲜膜醒面二十分钟。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,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饺子皮,这样包的时候边缘容易捏紧,而且煮的时候中间不会破。包煎饺的时候,取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,中间放上适量的馅料,用勺子轻轻按一下馅料,然后用手指捏出褶皱,褶皱要捏紧,不然煎的时候汁水容易漏出来。包好的煎饺不要放太久,最好尽快煎制,以免馅料出水导致饺子皮变软。
煎饺的煎制过程也有讲究,要做到底部金黄酥脆,里面熟透多汁。准备一口平底锅,锅底刷一层薄油,油温烧到六成热的时候,把包好的煎饺整齐地摆放在锅里,煎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空隙,以免粘连。中小火煎两分钟左右,直到饺子底部变成金黄色,然后加入适量的淀粉水,淀粉水的比例大概是淀粉和水1:10,水量以没过饺子的三分之一为宜。加入淀粉水后,马上盖上锅盖,转小火焖煮五分钟左右,让饺子在水汽的作用下熟透,同时淀粉水会在锅底形成一层金黄酥脆的冰花。焖煮的时候要注意观察,不要让锅里的水烧干了,如果水快干了可以再加点热水。最后开盖转大火,把锅里剩下的水分收干,让底部的冰花更酥脆,就可以关火出锅了。
刚出锅的煎饺香气扑鼻,底部金黄酥脆,咬一口下去,外皮软嫩有嚼劲,馅料鲜嫩多汁,鲜美的汁水在口腔里爆开,搭配上一小碟醋或者辣椒油,更是让人回味无穷。其实煎饺怎么做汁水多又好吃,并没有那么复杂,只要在馅料的处理、打水、皮冻的添加以及煎制的技巧上多花点心思,就能做出比外面店里还好吃的煎饺。周末的时候,不妨花点时间,自己动手做上一盘,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份美味,看着家人吃得开心,自己也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