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咱们日常的餐桌上,粥品总是占着一席之地,尤其是糯米粥,软乎乎、糯叽叽的口感,不管是当早餐还是午后点心,都能让人心里泛起一股暖意。不过不少人自己在家煮糯米粥时,总容易遇到糯米煮不烂、粥体不浓稠的情况,吃起来要么硬邦邦没口感,要么稀拉拉没滋味。其实想要煮出又软又好吃的糯米粥,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关键就在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里,把这些细节做好了,新手也能煮出一碗香喷喷的糯米粥。
首先得从选糯米开始,这可是煮好糯米粥的基础。市面上的糯米主要分圆糯米和长糯米两种,要是想煮出软糯口感的粥,选圆糯米准没错。圆糯米颗粒饱满圆润,含水量相对高一些,煮出来会更黏更软,入口也更容易化开;长糯米则偏细长,黏性稍低,更适合做粽子或者糯米饭。挑圆糯米的时候,得仔细看看米粒的状态,新鲜的糯米颜色是白净透亮的,没有发黄或者发暗的情况,颗粒之间也不会粘连结块。抓一把闻闻味道,应该有淡淡的米香,要是闻到霉味或者哈喇味,那肯定是放久了,可不能买。另外用手摸一摸,干燥的糯米手感干爽,不会有潮湿发黏的感觉,这样的糯米煮出来才会软糯香甜。
选好糯米之后,泡米这一步千万不能省,很多人煮的糯米粥不够软,就是因为泡米的时间没到位。糯米的质地比普通大米更紧实,直接下锅煮很难煮透煮烂,提前泡发能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,煮的时候更容易开花软烂。泡糯米用冷水就行,不用特意加热水,水量要没过糯米,大概高出米粒两三厘米,因为糯米泡发后会膨胀,水量不够容易泡不透。泡发的时间得根据季节调整,夏天温度高,泡3到4个小时就差不多了;冬天天气冷,水分吸收慢,得泡6到8个小时,要是着急的话,也可以用温水泡,但水温别太高,不然容易让米粒表面糊掉。泡好的糯米用手捏一下,能轻松捏碎,没有硬芯,这样下锅煮出来才会软乎乎的。
接下来就是煮糯米粥的关键步骤了,锅具的选择也会影响粥的口感,用砂锅煮是最好的,砂锅保温性好,受热均匀,能让糯米慢慢煮透,粥体也会更浓稠。要是没有砂锅,普通的铁锅或者不锈钢锅也可以,但要注意火候的控制。先往锅里加足量的水,水量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浓稠度调整,喜欢稠粥就少加点水,喜欢稀粥就多加点,一般来说水和泡好的糯米比例在5:1左右比较合适。等水烧开后,再把泡好的糯米沥干水分倒进去,这一步要注意,别用冷水下锅,开水下锅能让糯米快速受热,减少煮制时间,还能避免米粒粘在锅底。糯米倒进去后用勺子轻轻搅拌一下,防止米粒沉底糊锅,然后转大火继续煮,等粥再次烧开后,会出现一些浮沫,用勺子撇掉这些浮沫,粥的口感会更清爽,不会有涩味。
撇完浮沫后,就可以转小火慢慢熬煮了,这时候要记得盖上锅盖,但别盖太严实,留一条小缝,防止粥煮的时候溢出来。小火熬煮的过程中,每隔10分钟左右就要用勺子搅拌一下,尤其是锅底部分,一定要搅到,因为糯米黏性大,很容易粘在锅底烧糊,一糊锅整锅粥的味道就都变了。熬煮的时间大概在40到50分钟,具体要看糯米的软烂程度,煮到糯米粒都开花了,粥体变得浓稠,用勺子舀起来的时候能挂住勺子,滴下来的速度比较慢,这样就差不多了。要是喜欢更软糯的口感,可以在关火前再焖10分钟,让糯米在余温里再吸收点水分,吃起来会更入口即化。
其实在煮糯米粥的时候,还可以加一些小配料来提味,但要注意加的时机,别影响糯米本身的软糯口感。比如想加红枣的话,可以在粥煮到半熟的时候放进去,红枣提前泡软去核,这样煮出来的红枣会软糯香甜,还能让粥体带上淡淡的枣香;要是喜欢桂花味,就等粥快煮好的时候撒上一把干桂花,搅拌均匀焖几分钟,桂花的香气就能充分融入粥里。不过要记住,这些配料只是点缀,不能加太多,不然会掩盖糯米本身的香味,反而失去了糯米粥最本真的味道。还有人喜欢在粥里加糖,最好等粥煮好后再放,根据自己的口味加适量的冰糖或者红糖,搅拌至融化就行,过早加糖会让糯米不容易煮烂。
按照这样的步骤煮出来的糯米粥,每一粒糯米都软糯开花,粥体浓稠绵密,喝一口滑溜溜的,带着淡淡的米香,不管是热着喝还是稍微放凉一点喝,口感都特别好。早上起来煮一碗,搭配点咸菜或者包子,暖胃又顶饱;晚上要是没胃口,喝上一碗温热的糯米粥,舒服又好消化。其实糯米粥怎么做又软又好吃,真的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,就是把选米、泡米、煮制这些基础步骤做扎实了,用心去把控每一个小细节,就能煮出一碗让全家人都喜欢的家常糯米粥。这种简单又温暖的味道,才是最让人难忘的家常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