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福建的街头巷尾,芋包是不少人刻在骨子里的家乡味,刚蒸好的芋包透着芋头的清甜,咬开外皮软乎乎的,内馅的肉香和香菇香瞬间在嘴里散开,连汤汁都舍不得浪费。其实不用特地跑老字号,自己在家做也能还原这份美味,关键是掌握几个小技巧,就能让芋包怎么做又香又软好吃这个问题迎刃而解。无论是当作早餐配一碗粥,还是作为下午茶的点心,都能让人吃得心满意足,今天就把这份家常版芋包做法分享给大家,材料都是菜市场随手能买到的,新手也能轻松上手。
要做出口感好的芋包,选对芋头是第一步,这直接决定了芋包外皮的香软程度。很多人做芋包容易出现外皮发硬、口感粗糙的问题,多半是芋头没选对。建议大家优先选福建本地的槟榔芋,这种芋头淀粉含量高,口感粉糯香甜,蒸熟后捣成泥黏性也足够,不用加太多面粉就能成型。如果买不到槟榔芋,也可以用荔浦芋替代,但要注意避开那种表皮光滑、肉质偏水的芋头,买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一下,感觉紧实有弹性,掂起来分量足的通常品质更好。除了芋头,内馅的食材也要新鲜,五花肉选三肥七瘦的,吃起来香而不腻;干香菇提前用温水泡发,香味会更浓郁;还有虾米和花生,能给内馅增加层次感,这些食材准备齐全,做出来的芋包味道就成功了一半。
处理芋头的时候有个小细节,能让芋泥更细腻,外皮更软嫩。先把芋头去皮,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,这里要提醒大家,芋头的黏液可能会让皮肤发痒,处理的时候可以戴上手套,或者在手上抹点醋。切好的芋头块放进蒸锅,隔水蒸20-25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芋头块大小调整,用筷子能轻松戳透就说明熟了。蒸好的芋头趁热倒进大碗里,加入2勺白糖和少许盐,白糖能提升芋头的清甜,盐则是提味的关键,千万不要省略。然后用擀面杖或者勺子把芋头捣成泥,捣的时候如果感觉太干,可以加少量温水,但不要加太多,以免芋泥太稀不好成型。等芋泥稍微放凉一点,加入适量中筋面粉,边加边搅拌,直到形成不粘手、能捏成球状的面团,面粉的量要灵活调整,以面团的状态为准,这一步是芋包外皮香软的核心,面团太硬蒸出来会干,太稀则容易塌。
内馅的调制同样重要,鲜香的内馅能让芋包的口感更丰富。先把五花肉切成小丁,加入1勺生抽、半勺蚝油、少许料酒和淀粉,抓匀后腌制10分钟,这样肉丁会更嫩滑。泡发好的香菇挤干水分,切成碎末;虾米洗净沥干;花生提前煮熟后去皮,稍微压碎。起锅烧油,油热后放入五花肉丁翻炒,炒到肉丁变色出油,加入香菇末和虾米,继续翻炒出香味,然后放入花生碎,加1勺生抽、半勺老抽调味,最后加少量清水,煮1分钟让食材充分吸收汤汁,关火前撒点葱花,一份香气扑鼻的内馅就做好了。这里要注意,内馅不要炒得太干,留一点汤汁,包的时候一起包进去,蒸好后芋包会更入味,咬开的时候还有汤汁溢出,口感特别好。内馅做好后放凉再用,避免包的时候烫手,也能防止芋泥面团受热变软,不好操作。
接下来就是包芋包的环节,这一步不用追求形状多完美,家常做法讲究的是实在。把芋泥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剂子大概乒乓球大小,用手把剂子捏成中间厚、边缘薄的圆皮,就像包包子一样,注意边缘不要捏太薄,以免蒸的时候破掉。取适量内馅放在芋皮包中央,然后用手慢慢把边缘捏合,收口处可以轻轻拧一下,做成一个小揪揪,这样既好看又能防止汤汁漏出来。包好的芋包放在刷了油的蒸笼布上,或者垫一片荷叶,不仅能防止粘底,还能增加一丝清香。蒸锅里加水烧开,把蒸笼放上去,大火蒸8-10分钟就可以了,蒸的时间不要太长,否则芋包外皮容易变软塌,影响口感。蒸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,芋包的外皮变得透亮,就说明熟了。
很多人按照步骤做,还是会遇到芋包外皮不够香软,或者内馅味道寡淡的问题,其实是一些小细节没注意到。比如蒸芋头的时候,一定要隔水蒸,不要用水煮,否则芋头会吸收过多水分,捣成泥后需要加更多面粉,导致外皮发硬。调制芋泥面团的时候,面粉不要一次性加太多,可以分多次加,直到达到合适的软硬度。内馅炒的时候,五花肉的油脂要充分炒出来,这样香味才够浓郁,加入清水煮一下,能让调味料更好地融入食材中。另外,蒸好的芋包最好趁热吃,刚出锅的时候外皮软乎乎的,内馅香气四溢,放凉后外皮会变硬,口感会差很多,如果一次吃不完,剩下的芋包可以放进冰箱冷藏,下次吃的时候用蒸锅重新蒸几分钟,就能恢复香软的口感。
现在知道了这些技巧,芋包怎么做又香又软好吃就不再是难题了。其实家常美食的魅力就在于,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昂贵的食材,用最简单的做法,就能做出充满烟火气的味道。周末的时候,不妨花点时间动手试试,蒸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芋包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,芋头的清甜、肉的鲜香、香菇的醇厚融合在一起,每一口都是满足。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内馅,喜欢吃辣的可以加一点辣椒碎,喜欢吃素的可以把五花肉换成豆腐和蔬菜,灵活变化,做出属于自己的专属芋包。相信只要多尝试几次,你也能做出比街头小吃还美味的芋包,让这份香软入味的味道,成为家里的常备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