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在家做饭,不管是凉拌黄瓜、拍个蒜泥茄子,还是煮碗面条调个汤底,加点醋总能让味道瞬间变得鲜活起来。比起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瓶装醋,自己用家里常见的大米做醋,不仅吃着心里踏实,还能尝到独有的米香回甘,关键是做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。很多人觉得手工做醋是件麻烦事,其实只要跟着步骤慢慢来,新手也能做出酸甜适口的好醋。
做米醋首先得准备好原材料,大米是主角,最好选普通的大米就行,不用特意买贵的品种,一斤大米大概能做出两三斤醋,家里人少的话可以先少做点试试手。除了大米,还需要酒曲和醋曲,这两样在网上或者农贸市场都能买到,用量不用太多,一般一斤米配3到5克酒曲、2到3克醋曲就够了。另外,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罐或者陶瓷罐,还有纱布、筷子这些工具,全程都要保证工具无油无生水,不然容易让醋坏了。
第一步是泡米和蒸米。先把大米淘洗干净,淘个两三遍,直到淘米水变清澈,然后用清水浸泡。泡米的时间要看天气,夏天温度高,泡4个小时左右就行,冬天冷的话可以泡6到8个小时,泡到用手一捻米就能碎开,说明米已经泡透了。泡好的米捞出来沥干水分,放到蒸锅的笼屉上,铺得均匀一些,中间可以扎几个小孔,这样蒸汽能流通,米蒸得更均匀。大火烧开蒸锅后转中火,蒸20到25分钟,蒸到米饭熟而不烂,没有硬芯就可以了。蒸好的米饭不能马上用,得放到干净的盆里晾凉,降到30度左右,摸着手不烫为宜,温度太高会把酒曲里的菌种烫死。
接下来是拌曲发酵,这一步是米做醋的关键。把晾凉的米饭用干净的勺子扒散,然后把准备好的酒曲均匀地撒在米饭上,用手或者筷子把米饭和酒曲充分拌匀,确保每一粒米饭都能沾到酒曲。然后把拌好酒曲的米饭装进准备好的罐子⾥,不要装太满,装到罐子的三分之二就行,因为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,装太满容易溢出来。装完后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小坑,这样方便观察发酵情况,之后盖上盖子,但不要盖太紧,要留一点缝隙让空气流通。把罐子放到温暖的地方,温度保持在25到30度之间,这个温度最适合酒曲发酵。大概过3到5天,就能看到中间的小坑里渗出一些透明的液体,闻着有淡淡的酒香,这说明糖化和酒化过程进行得很顺利。
等酒香出来后,就进入醋酸发酵阶段了。这时候往罐子里加入适量的凉开水,水量大概和米饭齐平就可以,然后把醋曲撒进去,用干净的筷子把米饭和水充分拌匀。之后还是盖上盖子留缝隙,温度调整到20到25度,这个阶段每天都要用干净的筷子搅拌一次,让罐子里的氧气更充足,这样醋酸菌才能更好地生长繁殖。醋酸发酵的时间相对长一些,大概需要20到30天,期间可以偶尔打开盖子闻一闻,随着时间推移,酸味会越来越浓郁,颜色也会慢慢变成淡黄色或者浅褐色。等到酸味变得醇厚,没有杂味的时候,就说明醋已经发酵好了。
发酵完成后就是淋醋了,这一步很简单。准备一块干净的纱布,把它铺在一个干净的盆上,然后把罐子里发酵好的米糟倒在纱布上,用手轻轻挤压纱布,把醋汁挤出来。挤完后剩下的米糟还可以用来做花肥,一点也不浪费。挤出来的醋汁如果有点浑浊,可以再用纱布过滤一次,过滤后的醋会更清澈。把过滤好的醋装进干净的玻璃瓶里,密封好盖子,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保存,这样能放好几个月都不会坏。
自己做的米醋酸味纯正,带着一股淡淡的米香,不管是拌凉菜还是炒菜都特别提味。其实米做醋怎么做好吃又简单,核心就是要保证全程干净卫生,控制好发酵的温度和时间。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手生,但多试两次就能掌握窍门。每次用自己做的醋做饭,家里人都会说比买的醋吃着更爽口。而且看着普通的大米一步步变成酸甜的醋,那种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是买醋体会不到的。闲暇的时候不妨试着做一次,给家里的餐桌添上一份不一样的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