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每到换季的时候,外婆总会从老家带来几个新鲜的竹筒,然后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大半天,等揭开锅盖的那一刻,满屋子都是竹筒的清香和米糕的甜香,那是我对竹筒糕最初的记忆。后来自己成家了,也总想着复刻那份味道,尝试过用白米做,也试过加各种杂粮,发现黑米和竹筒的搭配格外合拍,做出来的黑米竹筒糕既有黑米的醇厚,又有竹筒的清香,而且做法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复杂,哪怕是厨房新手也能跟着做成功。
要做黑米竹筒糕好吃又简单,首先得把材料准备妥当。黑米要选那种颗粒饱满、颜色鲜亮的,这样做出来的糕体才会色泽诱人,口感也更有嚼劲。糯米和黑米的比例大概是1:1就好,加糯米是为了让糕体更软糯,要是全用黑米会有点扎实。然后是白糖,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加,喜欢甜一点的就多放个十几克,喜欢清淡的就少放些,我一般会加个五十克左右,既能突出甜味又不会盖过黑米和竹筒的本味。还有最重要的竹筒,最好是新鲜的毛竹竹筒,提前切成十厘米左右的小段,把里面的竹节打通,再用清水洗干净,晾干水分备用,要是没有新鲜竹筒,网上买那种处理好的竹筒模具也可以,就是少了点新鲜竹筒的独特香气。
材料准备好后,第一步就是泡米。把黑米和糯米一起放进大碗里,加入足量的清水,水量要没过米两指左右,因为米泡发后会吸水膨胀。泡米的时间一定要够,最好提前泡上四个小时,要是时间紧张,用温水泡两个小时也可以,但冷水泡出来的米口感会更软糯。泡好的米用手一捏就能捏碎,这时候就可以把水倒掉,然后把米倒进料理机里,加入少量清水,打成稍微浓稠一点的米浆。这里要注意水不能加太多,不然米浆太稀,蒸出来的糕体容易不成形,大概是每五百克米加一百毫升水的量就差不多,具体可以根据米浆的状态调整,要是打出来太稠,再稍微加点水搅匀。
米浆打好后,把白糖倒进去,用勺子充分搅拌均匀,让白糖完全融化在米浆里。接着就该处理竹筒了,为了防止米糕粘在竹筒上,可以在竹筒内壁刷一层薄薄的食用油,不用太多,刷均匀就行。然后把调好的米浆倒进竹筒里,倒到竹筒的三分之二处就可以,因为米浆蒸的时候会膨胀,倒太满容易溢出来。把装好米浆的竹筒放进蒸锅里,蒸锅底部要加足够的水,然后大火烧开,转中火蒸三十到四十分钟。蒸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,要是蒸锅的水少了,要及时加水,避免烧干。
蒸到差不多时间的时候,可以用筷子插一下竹筒糕,要是筷子拔出来没有粘黏的米浆,就说明已经熟了。这时候关火,先不要急着把竹筒拿出来,让它在蒸锅里焖个五分钟,这样糕体更紧实,也不容易散。焖好后把竹筒取出来,稍微放凉一点,等到不烫手的时候,就可以把竹筒糕从竹筒里倒出来了。刚蒸好的黑米竹筒糕颜色是深紫色的,带着淡淡的竹香,咬一口下去,软糯中带着一点黑米的颗粒感,甜味恰到好处,不会觉得腻。要是喜欢吃有嚼劲的,可以放凉了再吃,口感会更Q弹一些。
其实做黑米竹筒糕好吃又简单,关键就是掌握好泡米的时间和蒸制的火候,不用加什么复杂的配料,就能做出原汁原味的美味。有时候周末在家,我会提前泡好米,然后慢悠悠地打米浆、装竹筒,整个过程就像是一种放松。蒸好的竹筒糕可以当早餐,也可以当下午茶的点心,家里人都很喜欢。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,我做了这个黑米竹筒糕,他们尝了之后都问做法,说比外面买的还好吃,而且自己做的食材放心,吃着也踏实。
要是想换个口味,也可以在米浆里加一点点桂花蜜,或者放几颗葡萄干、红枣碎,不过我还是觉得原味的最能体现黑米和竹筒的香味。做的时候不用追求完美的形状,哪怕稍微有点散,味道也不会受影响。有时候我倒米浆的时候不小心倒多了,蒸的时候溢出来一点,虽然卖相不太好,但吃起来还是一样美味。这种简单又家常的做法,很适合平时在家尝试,既能尝到美味,又能感受到动手的乐趣。每次吃着自己做的黑米竹筒糕,就会想起小时候外婆做的味道,那种温暖的感觉,一直留在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