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咱们日常的餐桌上,烙饼总是能占据一席之地,不管是搭配稀饭咸菜当早餐,还是卷着炒菜当主食,都让人吃得舒坦。可不少人自己在家做烙饼,总觉得不如外面买的软乎,要么咬着费劲,要么凉了之后就硬邦邦的。其实想做出又软又好吃的烙饼,并没有那么难,关键在于掌握几个小技巧,从食材准备到烙制过程,每一步都稍微用心点,就能做出喷香柔软的家常烙饼。
首先得说说食材的选择,做烙饼最主要的就是面粉,一般咱们用中筋面粉就行,也就是平时蒸馒头、包饺子用的普通面粉,这种面粉筋度适中,做出来的烙饼既有嚼劲又不会过硬。然后是水,水的温度很关键,这可是烙饼软乎的第一个秘诀。不能用冷水,也不能用刚烧开的沸水,温水是最好的选择。温水能让面粉中的面筋蛋白缓慢形成,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使蛋白质变性,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导致面筋形成过快,这样揉出来的面团才会更柔软有韧性。另外,还需要一点点盐和食用油,盐能增加面粉的筋性,让饼更有嚼劲,食用油则能让面团更滋润,烙出来的饼层次更丰富。
接下来是和面的步骤,把中筋面粉倒进干净的面盆里,中间挖个小坑,放入少许盐,然后慢慢倒入温水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把面粉搅成絮状。这里要注意水的量,不能一次倒太多,要根据面粉的吸水性灵活调整,一般来说,面粉和水的比例大概是2:1左右。等面粉都变成絮状后,就可以下手揉面了,揉面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,把面絮揉在一起,直到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。揉好的面团应该是不粘手、不粘盆的,用手摸起来软软的,有弹性。揉好之后,给面团表面抹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,这样可以防止面团表面变干,然后盖上盖子或者湿润的纱布,让面团醒发一段时间,这就是醒面环节,醒面的时间不能太短,至少要40分钟到1个小时,醒面能让面团中的面筋得到充分松弛,后续擀饼的时候更容易擀开,也不会回缩,烙出来的饼才会更软。
醒好的面团拿出来,放在案板上稍微揉几下排气,然后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,每个面剂子大概像拳头那么大就行,具体大小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烙饼大小来定。把分好的面剂子逐个揉圆,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圆饼状,擀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均匀,不要擀得太厚,也不要太薄,大概0.3厘米左右的厚度比较合适。擀好之后,在饼坯表面刷上一层食用油,然后从一边卷起来,卷成一个长条状,接着把长条的两端捏紧,防止里面的油漏出来,再把长条顺着一个方向盘起来,盘成一个圆形,就像盘蚊香那样,盘好之后用手轻轻按一下,再用擀面杖把它擀成圆形的饼坯,这次擀的时候不用太用力,只要把盘好的面团擀成厚薄均匀的饼坯就行,这样做出来的烙饼会有很多层次,吃起来更软更香。
饼坯做好后,就可以开始烙制了。先把平底锅放在火上烧热,不用烧得太热,用手放在锅上方能感觉到温热就行,然后在锅里刷上一层薄油,把擀好的饼坯放进锅里,转小火慢慢烙。小火烙制是保证烙饼又软又好吃的另一个关键,火太大容易把饼的表面烙糊,而里面还没熟;火太小则会让饼中的水分流失过多,变得干硬。烙的时候要不时地观察饼的颜色变化,当饼的一面变成淡黄色,边缘有点微微翘起的时候,就可以翻面了,翻面后同样用小火烙,在翻面的同时,可以在饼的表面再刷上一层薄油,这样能让烙饼的颜色更金黄,口感更酥脆。等另一面也烙成淡黄色后,再翻一次面,这次可以稍微多烙一会儿,直到饼的两面都变成金黄色,用手轻轻按压饼的表面,能感觉到有弹性,说明饼已经熟了。
烙好的烙饼拿出来,放在盘子里,可以盖上一个干净的毛巾,这样能保持烙饼的温度和湿度,防止饼变凉变硬。刚烙好的烙饼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味,咬一口下去,外皮带着一点点酥脆,里面却非常柔软,层次分明,越嚼越香。如果喜欢吃带点咸味的,可以在刷油的时候稍微撒一点点盐,或者在卷饼的时候加入一些葱花,做成葱花烙饼,味道会更丰富。其实烙饼怎么做又软又好吃,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技巧,就是把温水和面、充分醒面、小火烙制这几个关键点做好,多尝试几次,掌握好面粉和水的比例、醒面的时间以及火候的大小,就能轻松做出比外面买的还好吃的软乎烙饼。
有时候家里人多,一次可以多做几个烙饼,吃不完的烙饼可以用保鲜袋装好,放进冰箱冷藏保存,下次吃的时候,不用解冻,直接放在平底锅上,用小火加热几分钟,或者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十几秒,就能恢复软乎的口感。早上起来,热一个烙饼,搭配一杯豆浆或者一碗小米粥,简单又营养的早餐就做好了;中午或者晚上,烙饼卷上炒好的青椒土豆丝、西红柿炒鸡蛋,或者是红烧肉,那味道简直绝了,大人小孩都爱吃。这种家常的烙饼,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表,却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,每一口都是熟悉的家的味道,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,就能让这道普通的家常主食变得又软又好吃,成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