笋粄是不少人记忆里的家乡味,那Q弹的外皮裹着鲜美的馅料,一口下去满是惊喜。要想做出好吃的笋粄,其实没有那么复杂,但每一个步骤都得用心,从食材挑选到制作细节,都藏着让味道更上一层楼的小窍门。很多人在家做笋粄,总觉得不如外面卖的香,要么皮不够筋道,要么馅料少了点鲜劲,其实只要掌握对方法,自己做的笋粄也能香气扑鼻,家人朋友都抢着吃。
做笋粄的第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,就是选对笋。笋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着笋粄的口感和味道,春日里刚冒头的春笋最是鲜嫩,笋肉饱满,纤维细腻,吃起来清甜爽口。要是过了春笋季,用冬笋也行,只是冬笋的外壳更厚,剥壳时得费点劲,还要把根部较老的部分切掉,只留中间鲜嫩的笋肉。选笋的时候要注意,尽量挑那些外壳完整、笋尖饱满、用手敲起来声音清脆的,这样的笋才新鲜。买回来的鲜笋不能直接用,得先处理掉涩味,不然做出来的笋粄会带着一股涩口感,影响整体风味。把笋去皮后切成薄片,冷水下锅,加几片生姜和少许料酒,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五六分钟,捞出来过一遍凉水,再攥干水分切成细丁,这样涩味就去得差不多了,笋的鲜味也能更好地释放出来。
馅料的搭配也很有讲究,光有笋可不够,还得有肉和其他配料来增香。猪肉最好选五花肉,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煸出油后,香气特别浓郁,吃起来也不会柴。把五花肉切成小丁,不用剁成泥,保留一点颗粒感,嚼起来会更有口感。除了五花肉,香菇和虾米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,干香菇用温水泡发后切成细丁,虾米同样用温水泡软沥干水分,这两种食材能给馅料增添独特的鲜香味。炒馅料的时候,火候要控制好,先把五花肉丁放进锅里,用中小火慢慢煸炒,把油脂煸出来,等到肉丁变得金黄酥脆,再放入香菇丁和虾米翻炒,炒出香味后,倒入处理好的笋丁,继续翻炒均匀。接下来调味,加适量的生抽提鲜,少许蚝油增味,再放一点点盐和白糖,盐和糖的量不能多,因为香菇和虾米本身就带有咸鲜味道,调味过多会掩盖食材本身的鲜味。翻炒均匀后,关火把馅料盛出来放凉,这样包的时候馅料才不容易流出来,也能让味道更好地融合。
笋粄的外皮要想做得Q弹筋道,粉类的比例和烫粉的水温都得把握好。一般用籼米粉为主,再加入少量的木薯淀粉,木薯淀粉能增加外皮的弹性和透明度,让笋粄的皮吃起来更爽滑。把籼米粉和木薯淀粉按照5:1的比例混合均匀,倒入滚烫的开水,边倒边用筷子快速搅拌,直到粉类形成絮状,没有干粉为止。这时候要趁热用手揉面团,因为刚烫好的粉团比较烫,可以先少揉一会儿,等温度稍微降一点再用力揉,揉到面团光滑细腻,不粘手为止。揉好的面团要盖上湿布醒十分钟,让粉团充分吸收水分,这样擀出来的皮才不容易破。醒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剂子大概像乒乓球那么大,把小剂子搓圆后,用手掌按扁,再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,中间厚一点可以防止包馅料的时候破皮,边缘薄则更容易收口。
包笋粄的时候,取一张擀好的皮放在手心,舀一勺放凉的馅料放在皮的中间,馅料的量要适中,太多了包不住,太少了吃起来没味道。然后像包包子一样,用手指沿着皮的边缘慢慢捏出褶子,把口收紧,捏的时候力度要均匀,褶子不用太复杂,简单整齐就行,只要能把馅料牢牢包在里面就好。包好的笋粄要放在刷了一层薄油的蒸笼布上,或者在蒸笼里铺上油纸,这样蒸的时候笋粄就不会粘在上面。蒸笋粄的水要提前烧开,水开后把蒸笼放上去,大火蒸十分钟左右,具体时间要看笋粄的大小,蒸到笋粄的皮变得透明,能隐约看到里面的馅料就差不多了。蒸好后不要马上开盖,焖两分钟再打开,这样笋粄的皮不会因为突然遇冷而塌陷,保持饱满的形状。
刚蒸好的笋粄热气腾腾,散发着浓郁的香气,迫不及待咬上一口,Q弹的外皮带着淡淡的米香,里面的馅料鲜香可口,笋丁脆嫩,肉丁酥香,香菇和虾米的鲜味融入其中,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。要是喜欢重一点的口味,还可以准备一小碟蒜蓉醋,把笋粄蘸着吃,酸甜的醋味能更好地解腻,也让笋粄的味道更有层次。其实做笋粄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技巧,就是要在食材和细节上多花点心思,新鲜的食材、恰当的调味、合适的火候,只要把这些都做好了,就能做出让人满意的笋粄。闲暇的时候,不妨试着在家做一次笋粄,看着一个个饱满的笋粄在蒸笼里慢慢变熟,闻着那扑鼻的香气,等待美味出锅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,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笋粄,更是满满的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