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咱们日常做饭的过程中,总少不了各种油脂来提香增味,而骨油这种带着骨头本身醇厚香气的油脂,用来做菜更是能让普通的食材焕发出不一样的味道。可能很多人觉得骨油是外面买的方便,但其实自己做骨油既不难,还能保证干净卫生,吃着也放心。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自己做骨油怎么做好吃又简单,用最家常的方法,让你在家就能熬出香喷喷的骨油。
要做好骨油,第一步选骨头可是关键。咱们一般选猪筒骨或者牛棒骨来熬油,这两种骨头的骨髓丰富,熬出来的油香味更足。选骨头的时候要挑新鲜的,最好是当天宰杀的,这样熬出来的骨油味道才纯正。可以让卖家帮忙把骨头剁成小块,这样更容易熬出骨髓里的油脂。要是买的骨头上面带点瘦肉也没关系,不用特意剔掉,这些瘦肉在熬制过程中还能增加一点肉香,让骨油的味道更有层次。不过要注意,骨头不要选太肥的,不然熬出来的油会太腻,反而影响口感。
选好骨头后,接下来就是预处理步骤了。先把骨头块放进清水里浸泡,大概泡2-3个小时,中途可以换几次水,这样能把骨头里的血水充分泡出来。泡好的骨头捞出来,用清水冲洗干净,然后放进锅里,加入足量的冷水没过骨头。这时候可以往锅里放几片生姜和一勺料酒,生姜和料酒都有去腥的作用,能让熬出来的骨油没有腥味。开大火把水烧开,水开后会看到锅里浮起一层血沫,这些血沫一定要撇干净,不然熬出来的骨油会有杂质,味道也会受影响。撇完血沫后,把骨头捞出来,用温水再冲洗一遍,沥干水分备用,这一步可不能用冷水洗,不然骨头遇到冷水会收缩,骨髓里的油脂就不容易熬出来了。
接下来就到了最核心的熬制环节,这一步直接关系到骨油好不好吃。把预处理好的骨头放进一口深一点的锅里,加入适量的清水,水量不用太多,刚没过骨头就可以了。然后开大火把水烧开,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,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耐心,小火慢熬才能让骨头里的油脂充分释放出来。熬制的时候不用盖锅盖,这样可以让锅里的水汽慢慢蒸发,也能让一些腥味随着水汽散掉。在熬制的过程中,会看到锅里的水面上慢慢浮起一层油脂,这些就是我们要的骨油。熬制的时间大概在2-3个小时,具体时间要看骨头的大小和数量,直到骨头变得酥烂,锅里的油脂变得浓稠金黄就可以了。在熬制的过程中,如果看到有浮沫出现,还是要及时撇掉,这样熬出来的骨油才会清澈干净。
熬好后,就该把骨油过滤出来了。准备一个干净的碗,在碗上面铺一层纱布,然后把锅里的骨油和骨头一起倒进纱布里,用纱布过滤掉骨头渣和杂质。过滤的时候要小心,不要烫到手,可以用勺子轻轻按压纱布里的骨头渣,把里面残留的油脂也挤出来,这样就不会浪费了。过滤好的骨油放在一边晾凉,等骨油凉透后,就会凝固成乳白色的固体,看起来像黄油一样,闻起来有一股浓郁的骨香味。把凝固好的骨油放进干净的密封罐里,盖好盖子,放进冰箱冷藏保存,这样可以保存很长时间,平时做饭的时候拿出来用就很方便。
自己做的骨油用法可多了,不管是炒菜、拌馅还是做汤,加一点进去都能让味道变得特别香。比如炒青菜的时候,等青菜快熟了,挖一小块骨油放进去,翻炒几下,骨油的香味就能渗透到青菜里,让青菜吃起来更油润爽口,一点都不寡淡。包饺子或者包子的时候,在馅料里加一点融化的骨油,搅拌均匀,包出来的饺子和包子馅料会更鲜嫩多汁,香味也更浓郁。做汤的时候,比如骨头汤、豆腐汤,加一勺骨油进去,汤的味道会变得更醇厚,喝起来也更暖心暖胃。而且自己做的骨油没有添加剂,吃着也更健康,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,用骨油做菜也不用担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。
其实自己做骨油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,只要选对骨头,做好预处理,再耐心地小火慢熬,就能熬出美味的骨油。比起外面买的骨油,自己做的不仅味道更纯正,而且干净卫生,成本也不高。平时逛菜市场的时候,顺手买几块骨头,回家花点时间熬一锅骨油,以后做饭的时候就能随时用,让家常菜的味道更上一层楼。大家不妨试试自己做骨油,体验一下这种自制食材带来的美味,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种浓郁的骨香味,也会觉得自己做骨油怎么做好吃又简单其实真的很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