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饮食里,油炸食物总能凭借那外酥里嫩的口感俘获不少人的味蕾。不管是街头巷尾的炸串,还是家里餐桌上的炸排骨,只要做得够脆够香,就很难让人拒绝。不过很多人自己在家做油炸食物时,常常会遇到外皮不脆、吸油太多的问题,其实想要做好油炸,关键在于掌握一些细节和技巧,油炸怎么做才好吃又脆,这其中藏着不少门道。
首先要从食材的选择和预处理说起,这是决定油炸食物口感的基础。不同的食材适合不同的油炸方式,比如肉类食材,新鲜度是第一位的,像鸡腿、排骨这类带骨的肉类,提前腌制不仅能去腥增味,还能让肉质更嫩。腌制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盐、料酒、姜片,要是喜欢风味重点的,还能加点花椒、八角。腌制的时间不用太长,一般30分钟到1小时就够了,时间太长反而会让肉质变柴。而蔬菜类食材,比如茄子、土豆、青椒,在炸之前最好做些预处理,像茄子切好后可以用盐水浸泡一会儿,捞出沥干水分,这样能减少吸油量;土豆切条后要放入清水中淘洗几次,把表面的淀粉洗掉,炸出来才会更脆。
面糊的调制是让油炸食物外皮酥脆的关键一步,很多人做不好油炸,问题往往出在面糊上。面糊的种类有很多,不同的面糊能带来不同的酥脆口感。最常见的是面粉面糊,不过单纯用面粉调出来的面糊容易发黏,不够酥脆。可以尝试在面粉里加入适量的玉米淀粉,玉米淀粉的颗粒比面粉粗,能让外皮形成更多的空隙,炸出来更蓬松酥脆,一般面粉和玉米淀粉的比例是2:1。要是想要更特别的口感,还可以加入一些面包糠或者吉士粉,面包糠能让外皮更加酥脆,吉士粉则能增加香气和色泽。调制面糊时,加水量也很有讲究,要边加水边搅拌,直到面糊能均匀地挂在食材表面,既不会太稀往下掉,也不会太稠裹得太厚。另外,在面糊里加少许泡打粉或者啤酒,也能让面糊起到蓬松的效果,炸出来的外皮会更脆。
油温的控制是油炸过程中最考验技术的环节,油温太高容易把食物炸糊,油温太低又会让食物吸油过多,外皮不脆。很多人没有温度计,只能凭经验判断油温,其实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判断。比如冷油下锅时,当油面开始出现细小的气泡,油温大概在120℃左右,这个温度适合用来炸一些需要定型的食材,比如炸丸子;当油面的气泡变得密集,用筷子插入油中,筷子周围会出现细小的油花,油温大概在150℃左右,适合复炸;当油面开始冒烟,筷子插入后油花变得非常密集,油温大概在180℃左右,这个温度适合初炸一些肉类食材。炸制食物时,一般建议分两次炸,第一次用中低温炸,让食材熟透,第二次用高温复炸,这样既能让外皮变得酥脆,又能把食材内部的油脂逼出来,减少吸油量。比如炸鸡腿,第一次用150℃左右的油温炸5-6分钟,捞出沥干油,等油温升高到180℃左右时,再放入鸡腿炸1-2分钟,这样炸出来的鸡腿外皮金黄酥脆,里面的肉质却很嫩。
炸制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也不能忽略,这些细节直接影响着油炸食物的最终口感。比如食材下锅前,一定要确保表面没有多余的水分,水分太多下锅后容易溅油,而且会影响外皮的酥脆度。可以用厨房纸巾把食材表面的水分擦干,或者让食材充分沥干。炸制时不要一次放入太多食材,食材太多会导致油温迅速下降,从而让食材吸油过多,外皮不脆,最好分批次炸制。炸制过程中要用筷子轻轻翻动食材,让食材受热均匀,避免局部炸糊。当食材炸到金黄酥脆时,要及时捞出,放在吸油纸上沥油,吸油纸上可以铺一层厨房纸,这样能更好地吸收多余的油脂,让食物吃起来不油腻。另外,炸好的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撒上适量的调料,比如椒盐、辣椒粉、孜然粉等,这些调料能让油炸食物的味道更丰富。
不同的食材炸制方法也会有所不同,比如炸薯条,土豆切条后要放入沸水中煮1-2分钟,煮到土豆条变软但还保持形状,捞出过凉水,沥干水分后放入冰箱冷冻1小时以上,冷冻后的土豆条炸出来会更脆。炸春卷时,春卷皮一定要裹紧,避免炸的时候开口漏馅,炸的时候用中小火,让春卷慢慢炸至金黄酥脆。炸虾仁时,虾仁要提前用盐、料酒、淀粉腌制,腌制好后裹上一层薄粉,再放入面糊中,这样炸出来的虾仁外皮更脆,虾肉更嫩。其实不管炸什么食材,只要掌握了食材预处理、面糊调制、油温控制这几个关键步骤,就能做出好吃又脆的油炸食物。
很多人觉得油炸食物不健康,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,也能让油炸食物相对健康一些。比如选择植物油,植物油的烟点较高,更适合油炸;控制好油温,避免油温过高产生有害物质;采用分两次炸的方法,减少食材的吸油量。而且偶尔吃一次油炸食物,能满足口腹之欲,带来愉悦感。油炸怎么做才好吃又脆,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,只要多尝试几次,掌握好这些技巧,在家也能做出媲美外面小吃摊的油炸美食,让家人和朋友都能品尝到酥脆可口的油炸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