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导读

在家做豆乳要做到不粘手又好吃,关键在于把控好各操作环节的细节。选豆是基础,建议选颗粒饱满、颜色鲜亮的新黄豆,其豆香浓郁,若想口感更细腻,可搭配两成左右黑豆或红豆,但需注意比例以免影响顺滑度,带皮黄豆营养更全面,只是过滤时要留意豆皮渣。泡豆环节易被忽视却很重要,需用常温清水,夏天泡6-8小时,冬天10-12小时,天气热时中途可换1-2次水,泡好的豆子应能一捏就碎,水量以没过豆子3-5厘米为宜,水多会稀释豆香,水少则豆子泡不透。磨浆和煮浆是核心,磨浆时1斤干豆加8-10斤水,用料理机需分多次加水磨细,磨好后用纱布过滤两次去渣;煮浆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5-8分钟,期间不停搅拌防糊,做豆乳块可在煮好放凉后加少量石膏水或卤水静置。调味时,甜味可选冰糖,咸味加少许盐、生抽和香油,还可加红枣碎等创意配料,但都需控制用量避免掩盖豆香。整体而言,只要把选豆、泡豆、磨浆煮浆、调味等步骤做细致,多尝试调整,就能做出香气浓郁、不粘手的家常豆乳,且自制豆乳无添加剂更健康。

不少人在家做豆乳,总容易遇到一个头疼事——做好的豆乳要么粘手粘得厉害,要么口感寡淡不够香。其实这可不是豆乳本身的问题,多半是在操作步骤上没掌握住关键细节。想要做出不粘手又好吃的豆乳,从选豆子开始就得下点小功夫,每一个环节都藏着影响最终口感的小窍门,慢慢琢磨下来,你也能做出比外面买的还地道的家常豆乳。

选豆子是基础,不同品种的豆子做出来的豆乳风味和质地差别不小。大家常选的黄豆是经典之选,但要挑那种颗粒饱满、颜色鲜亮的新豆,陈豆放久了豆香味会变淡,做出来的豆乳也容易发涩。如果喜欢更细腻的口感,可以搭配少量黑豆或者红豆,不过比例别太高,黑豆占个两成左右就好,太多会让豆乳颜色太深,还可能影响顺滑度。买豆子的时候最好挑带皮的,带皮黄豆做出来的豆乳豆香更浓郁,而且营养也更全面,只是后续过滤的时候要多注意,别让豆皮渣影响口感。

泡豆这个步骤最容易被忽视,却直接关系到豆乳粘不粘手。很多人图省事,用热水快速泡豆,或者泡的时间不够,这样做出来的豆乳不仅容易粘手,还会有生豆味。正确的做法是用常温清水泡豆,夏天泡6到8小时,冬天可以延长到10到12小时,要是天气热怕豆子变质,中途可以换一两次水。泡好的豆子用手一捏就能捏碎,豆瓣变得饱满圆润,这样的豆子磨出来的浆才够细腻。泡豆的水量也要注意,没过豆子3到5厘米就行,水太多会稀释豆香,太少豆子泡不透,后续磨浆时也容易卡机。

磨浆和煮浆是决定豆乳好不好吃、粘不粘手的核心环节。磨浆的时候,豆子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,一般是1斤干豆加8到10斤水,具体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浓稠度调整,喜欢稠一点的就少加点水,喜欢稀一点的就适当多加水。要是用家用豆浆机,直接按照说明书操作就行,但要是用传统的石磨或者料理机,磨的时候要分多次加水,慢慢把豆子磨成细浆,磨好后最好用纱布过滤两次,第一次过滤掉粗豆渣,第二次过滤掉细豆渣,这样得到的豆浆浆体更顺滑,后续煮的时候也不容易粘手。

煮浆的时候火候控制很关键,大火烧开后一定要转小火慢慢煮,还要不停搅拌,防止锅底糊掉。很多人煮豆浆煮几分钟就关火,其实这样不仅容易有豆腥味,还可能因为没煮熟导致豆乳粘手。正确的煮法是大火烧开后,转小火继续煮5到8分钟,煮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泡沫,这时候别着急撇掉,等泡沫自然消散一部分后,再用勺子轻轻搅动,让豆浆受热均匀。煮好的豆浆如果想做成豆乳块,稍微放凉一点后可以加入少量石膏水或者卤水,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,这样形成的豆乳块就不容易粘手,而且口感紧实有弹性。

调味环节虽然简单,但也能给豆乳加分不少。喜欢甜味的可以在煮浆的时候加入适量冰糖,冰糖比白糖更清甜,而且不容易让豆乳变得粘腻;喜欢咸味的可以在做好后加入少许盐、生抽和香油,再撒点葱花或者香菜,就是一碗鲜香可口的咸豆乳。不过调味的时候要注意,不管是甜味还是咸味,都不能加太多调料,以免掩盖了豆乳本身的香味。要是想做创意口味,还可以加入少量红枣碎、枸杞或者核桃碎,既能增加营养,又能让豆乳的口感更丰富,只是这些配料要在豆乳快煮好的时候加,煮的时间太长会破坏营养,也可能让豆乳变得粘手。

其实豆乳怎么做不粘手又好吃,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关键就是把每个步骤都做细致。从选豆、泡豆到磨浆、煮浆,每一个环节都多花点心思,注意豆子和水的比例、火候的控制以及过滤的步骤,就能做出既不粘手又香气浓郁的家常豆乳。平时在家做的时候,可以多尝试几次,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细节,慢慢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法。闲暇的时候,亲手做上一碗热乎乎的豆乳,不管是当早餐还是当点心,都是一件温暖又惬意的事,而且自己做的豆乳没有添加剂,吃起来也更放心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