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里做糍粑,偶尔会遇到失手的时候,好好的糯米弄出来却硬邦邦的,扔了可惜,吃着又费劲,不少人都犯过愁。其实糍粑做硬了不用急,掌握几个小法子,就能让它变得好吃起来,今天就来好好说说糍粑怎么做硬了又好吃呢。先得弄明白糍粑为啥会硬,知道了原因,后面补救起来才更顺手。
糍粑做硬,多半是前期处理糯米的时候没做好。有的是糯米泡得时间短了,夏天天气热,糯米至少要泡4 - 6小时,冬天温度低,得泡8 - 10小时,要是泡不透,糯米芯子还是硬的,蒸出来就达不到软糯的效果,打出来的糍粑自然也硬。还有蒸糯米的时候,火太小或者时间不够,糯米没完全蒸烂,淀粉没有充分糊化,冷却后就容易变硬。另外,捶打糍粑也是个关键环节,要是捶打的时间短、力度不够,糯米粒之间结合得不紧密,水分分布不均匀,放凉了也会变得干硬。还有人做完糍粑直接敞着放,水分蒸发太快,表面先干硬,慢慢里面也跟着变硬了,这些都是常见的原因。
知道了原因,咱们就来说说具体的处理方法。最简单的就是蒸软后煎着吃。先把硬糍粑切成小块,不要切太大,不然里面不好蒸透。然后放到蒸笼里,冷水上锅,水开后转中火蒸10 - 15分钟。这里要注意盯着点,别蒸太久,不然糍粑会烂成一团,不好操作。蒸到糍粑摸起来软软的,用筷子能轻松扎透就可以了。接着热锅倒油,油不用太多,能铺满锅底就行,油温六成热的时候,把蒸软的糍粑块放进去,小火慢慢煎。煎的时候要时不时翻面,让每一面都煎得金黄酥脆,煎到表面起小泡泡的时候,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撒点白糖或者红糖,喜欢吃香一点的还能撒把芝麻。这样煎出来的糍粑,外酥里糯,甜香可口,咬一口下去,酥脆的外皮带着芝麻的香味,里面软糯香甜,一点都吃不出来之前是硬邦邦的样子,家里大人小孩都爱吃。
除了煎,煮糖水糍粑也是个好办法,尤其适合冬天吃,暖乎乎的特别舒服。先把硬糍粑切成条状或者片状,厚度大概一厘米左右就行。锅里加适量的水烧开,然后把糍粑放进去煮,煮的时候要用勺子轻轻搅动几下,防止糍粑粘在锅底。等糍粑煮到浮起来的时候,说明已经开始变软了,再接着煮2 - 3分钟,让它充分吸收水分,变得更软糯。这时候可以另起一个小锅,放适量的水和红糖,根据自己的甜度喜好来放红糖的量,小火慢慢把红糖熬化,熬到糖水有点浓稠的时候,把煮软的糍粑捞出来放进红糖锅里,翻炒几下,让每根糍粑都均匀地裹上红糖汁。要是喜欢吃有嚼劲的,可以稍微多熬一会儿,让糖水裹得更厚一些。最后撒上一把干桂花或者花生碎,一碗香甜软糯的糖水糍粑就做好了,红糖的甜香混合着糍粑的软糯,还有桂花的清香,喝上一口糖水,吃上一块糍粑,浑身都暖和起来,硬糍粑瞬间就变成了冬日里的美味。
要是想吃点咸口的,那做成炒糍粑块就再合适不过了,当作主食或者下酒菜都特别棒。先把硬糍粑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,大概两厘米见方,然后准备点配菜,比如腊肉丁、青菜碎、蒜末、小米辣圈这些,要是没有腊肉,用五花肉丁也行。先把锅烧热,放入腊肉丁炒出油脂,腊肉的香味出来后,放入蒜末和小米辣圈炒香,接着把青菜碎放进去翻炒几下,加适量的盐和生抽调味,炒到青菜变软就可以了。然后把切好的糍粑块放进去,转小火慢慢炒,炒的时候要轻轻推锅,别用铲子使劲铲,不然容易把糍粑炒碎。炒到糍粑块表面有点焦香,里面变得软软的,和配菜充分混合在一起,每块糍粑都裹上了调料的香味,就可以出锅了。这样炒出来的糍粑,咸香可口,有腊肉的香、青菜的鲜,还有糍粑的软糯,口感丰富,味道特别好,一点都不觉得是用硬糍粑做的,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做上这么一盘,很快就能被抢光。
处理硬糍粑的时候,还有几个小细节要注意,这样能让做出来的糍粑更好吃。加热的时候不要一次性放太多糍粑,不然受热不均匀,有的地方软了有的地方还是硬的,要少量多次地处理。还有就是处理好的糍粑要趁热吃,放凉了又容易变硬,要是一次吃不完,剩下的可以用保鲜膜包好,放进冰箱冷藏,下次吃的时候再按照上面的方法加热一下就行。另外,要是糍粑硬得特别厉害,可以在蒸的时候在表面洒一点点水,这样能帮助糍粑更快地吸收水分变软,但水不要洒太多,不然会影响糍粑的口感。
其实做美食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,关键是知道怎么补救,就像这硬糍粑,不用扔掉,只要找对方法,照样能变成各种各样的美味。大家下次再遇到糍粑做硬的情况,不妨试试上面说的这些办法,亲身体验一下糍粑怎么做硬了又好吃呢,既不浪费食材,又能尝到不一样的美味,何乐而不为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