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季节一到,街头巷尾的羊杂汤摊就热闹了起来,一碗热乎的羊杂汤下肚,浑身都暖洋洋的。但很多人自己在家做羊杂汤,总觉得汤不够白,味道也比不上外面的地道,其实想做好这碗汤,关键就在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里。做羊杂汤的第一步,也是最基础的一步,就是选对羊杂。新鲜的羊杂是汤鲜的根本,最好是当天现宰的羊下水,主要包括羊肝、羊肚、羊心、羊肺和羊肠,这些部位搭配起来,口感和营养都更丰富。要是买不到新鲜的,冷冻羊杂也能凑活,但解冻后一定要多处理几遍,不然腥味会比较重。
选好羊杂后,处理环节可不能马虎,这直接关系到汤的口感和腥味的去除。先把羊杂分成几类来清洗,羊肚表面有很多黏液,用清水冲不干净,得抓一把干面粉反复揉搓,面粉的吸附力强,能把黏液和杂质都带下来,搓个两三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,然后再用醋水浸泡十分钟,这样不仅能去味,还能让羊肚的口感更脆。羊肝和羊心比较简单,用清水冲洗干净后,切成大块备用就行,但要注意把羊肝上的筋膜去掉,不然煮出来会影响口感。羊肺的处理最麻烦,因为里面藏了很多血水和杂质,需要把羊肺的气管套在水龙头上,反复往里面灌水,直到羊肺膨胀后再把水挤出来,这样重复五六次,直到羊肺变得雪白,没有一点血丝为止。羊肠则要把里面的油脂和脏东西翻出来清洗,同样用面粉和醋水揉搓,洗干净后用剪刀剪成小段。
处理好的羊杂不能直接下锅熬汤,还需要焯水去腥味。锅里加足量的冷水,把羊杂全部放进去,再加入几片姜片、几段葱段和一勺料酒,大火烧开。这里要注意,一定要用冷水下锅,这样才能让羊杂里面的血水慢慢渗出来,如果用热水,表面的蛋白质会迅速凝固,血水就锁在里面了,腥味很难去除。水烧开后会浮起一层浮沫,这层浮沫就是羊杂里的血水和杂质,一定要撇干净,撇完后再煮两分钟,然后把羊杂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,千万不能用冷水,不然羊杂遇冷会收缩,口感会变柴。
接下来就是熬汤的关键步骤,想让羊杂汤更白,这一步可得仔细看。锅里倒适量的猪油或者羊油,油热后放入姜片和葱段爆香,要是喜欢吃辣,还可以放几个干辣椒和几粒花椒,炒出香味后,把焯好水的羊杂倒进去翻炒几下,让羊杂表面均匀地裹上一层油。这一步叫“炝锅”,能让羊杂的香味更浓郁,也能为后续汤变白打下基础。翻炒大概一分钟后,加入足量的开水,这里一定要加开水,不能加冷水,因为羊杂和油都是热的,加开水能迅速让汤沸腾,使羊杂里的脂肪乳化,汤才能变得奶白。水加好后,大火烧开,然后转中火继续熬煮,熬煮的过程中要保持汤面微微沸腾,这样脂肪才能不断乳化,汤的颜色会越来越白。要是中途水不够了,也要加热水,不能加冷水,不然汤会变浑浊。
熬煮大概四十分钟左右,羊杂汤就已经变得奶白浓稠了,这时候就可以调味了。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盐,少许胡椒粉,胡椒粉能去腥提鲜,让汤的味道更有层次,但不要加太多,不然会掩盖羊杂本身的鲜味。要是喜欢吃香菜,可以切一些香菜末撒在汤里,再滴几滴香油,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。很多人喜欢在羊杂汤里加粉丝或者萝卜,粉丝要在汤快熬好前二十分钟放进去,萝卜则可以和羊杂一起下锅熬煮,萝卜能吸收羊杂的腥味,让汤的味道更清爽。需要注意的是,调味的时候不要加太多复杂的调料,比如八角、桂皮这些,虽然它们能去腥,但也会掩盖羊杂汤本身的鲜美,保持简单的调味才能突出羊杂汤的原汁原味。
很多人在家熬羊杂汤,汤总是不够白,其实就是忽略了几个关键细节。除了加开水和保持大火沸腾,羊油的用量也很重要,要是羊杂本身比较瘦,油放少了,汤也很难变白,这时候可以适当多放一点猪油,猪油的乳化效果更好,汤会更白更浓稠。另外,熬汤的锅最好用铁锅,铁锅导热均匀,能让汤受热更充分,沸腾得更均匀,有助于脂肪乳化。还有一个小窍门,熬汤的时候可以加一小块陈皮,陈皮不仅能去腥味,还能让汤的口感更清爽,不会觉得油腻。
羊杂汤熬好后,趁热喝味道最好,一碗下去,羊杂软烂入味,汤鲜美白浓,没有一点腥味。羊杂的口感也各有不同,羊肚脆嫩,羊肝绵软,羊心紧实,羊肺蓬松,每一口都有不一样的感觉。要是一次做太多喝不完,可以把剩下的羊杂汤放进冰箱冷藏,第二天加热的时候同样要加热水,小火慢慢加热,不要用大火煮沸太久,不然羊杂会变老。冬天的时候,喝上一碗这样的羊杂汤,不仅暖身,还能补充营养,是一道非常适合秋冬季节的家常美食。
其实做羊杂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选对羊杂,处理干净,掌握好熬汤的技巧,在家也能做出比外面还好喝的羊杂汤。关键就是要耐心,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,尤其是清洗和焯水环节,直接影响汤的味道和颜色。只要按照这些方法来做,保证你做出来的羊杂汤更白又好吃,全家人都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