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清晨的厨房飘着面香,刚烙好的热面饼咬下去软乎乎的,带着麦香和淡淡的甜味,配一碗温热的豆浆就是最熨帖的早餐。很多人在家做热面饼,总觉得不如外面卖的软乎,要么烙出来干硬,要么凉了之后更难嚼,其实想要热面饼怎么做软又好吃,关键就在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里,这些步骤都是家里长辈传下来的经验,照着做就能让饼子软嫩可口。
首先得选对面粉,做热面饼不用高精尖的面粉,普通的中筋面粉就刚刚好。中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适中,既能形成一定的面筋让饼有嚼劲,又不会因为面筋太强导致饼变硬。要是用了高筋面粉,烙出来的饼容易发死;用低筋面粉又会太松散没口感。取适量中筋面粉放在大碗里,先在面粉中间挖个小坑,准备加温水和面——这里的水温很关键,不能用凉水也不能用开水,30到40度的温水最合适,摸起来不烫手,像春天的溪水那样温和。温水能让面粉里的蛋白质慢慢舒展,形成的面筋更柔软,和出来的面团也不容易干硬。
往面粉坑里倒温水的时候,不要一次性倒太多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把面粉搅成絮状。等碗里没有干面粉了,就可以下手揉面。揉面的时候不用太用力,只要把面絮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就行,就像揉着一块软乎乎的棉花糖,手感要细腻没有颗粒。揉好的面团表面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,盖上保鲜膜或者湿纱布,放在温暖的地方醒面。醒面的时间不能省,最少要醒30分钟,要是时间充裕醒一个小时更好。醒面的时候,面团里的面筋会慢慢松弛,水分子也会更均匀地分布在面粉颗粒里,这样后续擀饼的时候面团不容易回缩,烙出来的饼也会更蓬松柔软。我小时候看妈妈做饼,总会把面团放在灶台上,借着灶台的余温醒面,冬天的时候还会裹上棉毛巾,现在想想这些都是让饼变软的小窍门。
醒好的面团取出来,放在撒了薄粉的案板上,稍微揉几下排气。然后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,每个面剂子大概像鸡蛋那么大,具体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。取一个面剂子,用手掌压成小圆饼,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圆片,擀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均匀,不要擀得太薄,不然烙的时候水分容易流失,饼就会变干。擀好的圆饼表面刷一层薄油,然后像叠被子一样把饼对折两次,叠成扇形,再用擀面杖轻轻擀开,这样做能让饼层之间形成空气层,烙出来会更松软有层次。很多人做饼的时候直接擀成圆片就烙,少了叠层的步骤,饼就容易紧实发硬,其实这一步虽然简单,却是热面饼怎么做软又好吃的关键之一。
接下来就是烙饼了,平底锅烧热后,转中小火,刷一层薄油。把擀好的饼放入锅中,烙到一面变成浅黄色,就可以翻面了。翻面的时候要轻一点,避免把饼弄破。翻过来之后,在饼的表面刷少许清水,然后盖上锅盖焖30秒左右。加水焖这一步很重要,水汽能让饼的内部充分熟透,同时保持湿润度,避免饼的表面烤得太干。焖好后打开锅盖,再烙30秒左右,直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,就可以出锅了。烙好的饼放在盘子里,最好盖上干净的纱布或者保鲜膜,这样能防止饼的水分蒸发,保持柔软的口感。刚烙好的饼咬一口,外皮带着微微的酥脆,内里却软乎乎的,牙齿轻轻一抿就能嚼烂,麦香混合着油香,简单又美味。
有时候我会在面团里加一点白糖或者牛奶,让饼的味道更丰富一些,加了白糖的饼会带着淡淡的甜味,适合当甜点;加了牛奶的饼会更香浓,口感也更细腻。不过不管加什么配料,想要热面饼怎么做软又好吃,选对面粉、温水和面、充分醒面、叠层擀饼、加水焖烙这几个步骤都不能少。记得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,我做了一摞热面饼,朋友吃了之后问我是不是加了什么特殊的调料,其实我只是按照这些家常的步骤来做,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。生活里很多好吃的食物,往往靠的就是这些简单却用心的步骤,就像这热面饼,不需要昂贵的食材,只要掌握了让它变软的窍门,就能做出让人难忘的美味。
烙好的热面饼可以搭配很多食物,早上配豆浆、小米粥,中午夹着炒鸡蛋、酱肉丝,晚上配着炖菜吃都很合适。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把热面饼撕成小块,泡在西红柿鸡蛋汤里吃,软乎乎的饼吸满了汤汁,一口下去满是幸福感。有时候周末有空,我会多做一些热面饼,放凉后用保鲜袋装好,放进冰箱冷冻。下次想吃的时候,不用解冻,直接放在平底锅上烙几分钟,就能恢复柔软的口感,比外面买的速冻饼好吃多了。其实做热面饼就像生活一样,慢一点、细一点,注意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,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