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秋冬季节,家里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碟酱菜,而酱萝卜更是其中的常客。它清爽解腻,咬一口脆生生的,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,不管是配白粥、就馒头,还是当作炒菜的佐餐小菜,都特别合适。但不少人自己做酱萝卜时,总会遇到一个问题——成品带着股冲人的辣味,口感也发柴,完全没有外面买的那种好吃。其实啊,酱萝卜怎么做不辣又好吃,关键不在调料多复杂,而在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上,今天就把家里老人传下来的法子分享给大家,照着做,保证做出的酱萝卜脆嫩入味,一点不辣,全家都爱吃。
做酱萝卜,选对萝卜是第一步,这直接关系到成品的口感和辣度。很多人随手抓个白萝卜就做,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咱们得选那种白皮青头的白萝卜,这种萝卜水分足、纤维细,吃起来自带一丝清甜,辣味相对也轻。挑的时候别光看大小,要拿起来掂量掂量,感觉沉甸甸的才好,说明水分没流失;再看看表皮,得光滑紧绷,没有裂口和斑点,根部的须子也得新鲜,这样的萝卜才是“好底子”。买回来的萝卜先别急着处理,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晾上大半天,让表皮稍微有点发皱,这样后续腌制的时候更容易入味,还能减少一部分生萝卜的辣味。
处理萝卜的步骤是去辣的关键,这一步可不能马虎。先把萝卜洗干净,去掉头尾,然后切成自己喜欢的形状,我一般习惯切成手指粗的长条,这样既方便入味,吃起来也有嚼劲。切好的萝卜条别直接腌,先放在大盆里,撒上适量的食盐。盐的用量不用太精确,大概是萝卜重量的5%就行,比如500克萝卜放25克盐。用手抓匀,让每根萝卜条都均匀地裹上盐,然后在上面压个重物,比如洗干净的石头或者装满水的盆,这样能更好地杀出萝卜里的水分。这个腌制的时间很重要,夏天温度高,腌2个小时就够了;冬天温度低,要腌3到4个小时。等看到盆里渗出不少水,萝卜条变得软软的,用手一捏能出水,就说明可以了。
杀出水分的萝卜条,下一步就是彻底去除辣味的关键。把萝卜条从盐水中捞出来,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,至少要洗3到4遍,把表面的盐分和析出的辣水都冲干净。冲洗干净后,别着急放酱汁,一定要把萝卜条里的水分攥干,最好是用纱布包起来,使劲挤,把多余的水分都挤掉,挤得越干,后续酱的时候越容易入味,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去除萝卜本身的辛辣味。这一步很多人觉得麻烦会省略,其实正是因为省略了这一步,才导致酱萝卜吃起来发辣。攥干水分的萝卜条放在一旁备用,接下来就该调酱汁了。
酱汁的调配讲究“咸甜适中,香气浓郁”,不用太多复杂的调料,家常的就足够。准备一个干净的小锅,倒入适量的生抽和老抽,生抽是用来调味的,老抽主要是上色,比例大概是5:1,这样调出来的酱汁颜色好看,味道也不会太咸。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,冰糖的量可以比平时炒菜多一点,它能中和萝卜的余味,让酱萝卜吃起来更鲜。如果喜欢带点香味的,可以放一两片香叶、一颗八角,再拍几瓣大蒜放进去,不用放太多,不然会抢了萝卜本身的清甜。开火,把酱汁烧开,让冰糖完全融化,然后关火,把酱汁放凉。一定要等酱汁彻底凉透才能用,不然热酱汁会把萝卜条烫软,失去脆嫩的口感。
把攥干水分的萝卜条放进干净无油的玻璃罐里,然后倒入凉透的酱汁,确保酱汁能完全没过萝卜条,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根萝卜条都均匀入味。如果酱汁不够,可以加点凉白开或者没过萝卜条就行。盖好玻璃罐的盖子,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腌制,夏天可以放进冰箱冷藏,冬天室温腌制就行。腌制的时间也有讲究,最少要腌24小时,让萝卜条充分吸收酱汁的味道。我一般会提前一天做,第二天早上就能吃了。腌好的酱萝卜,颜色呈诱人的酱红色,拿出来一根咬一口,脆嫩爽口,带着生抽的鲜、冰糖的甜,一点生萝卜的辣味都没有,特别好吃。
很多人做酱萝卜还有一个误区,就是腌制时间越长越好,其实不然。酱萝卜腌到24到48小时是最好吃的,这个时候萝卜条既入味又保持着脆嫩的口感。如果腌的时间太长,萝卜条会变得软烂,味道也会过于咸重。腌好的酱萝卜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,能放一个星期左右,每次吃的时候用干净的筷子夹出来,别沾油沾水,不然容易变质。平时早上煮点白粥,配上一碟酱萝卜,简单又暖胃;晚上做面条的时候,切点酱萝卜拌进去,味道也特别好。
其实酱萝卜怎么做不辣又好吃,核心就是“选对萝卜、充分杀水、彻底冲洗、凉汁腌制”这几个步骤,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都是生活里积累的小经验。比起外面买的酱萝卜,自己做的更干净卫生,调料也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,吃起来更放心。而且做起来也不费时间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腌制,不用一直守着。闲暇的时候做上一罐,不管是早餐还是晚餐,都能随时端出一碟清爽可口的酱萝卜,让平淡的家常便饭也多了一份滋味。大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,相信你也能做出脆嫩入味、不辣又好吃的家常酱萝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