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班路过菜市场,水产摊前的活鱼甩着尾巴溅起水花,摊主笑着招呼“今天的鲈鱼刚到,新鲜得很”,我便挑了一条拎回家。很多人总觉得鱼难做,要么腥味重,要么肉散不入味,其实鱼怎么做才好吃,关键不在调料多复杂,而在每一步的用心。家常菜讲究的就是实在,把基础步骤做扎实,普通的鱼也能做出让人舔盘的味道。
选鱼是第一步,也是最要紧的一步。新鲜的鱼是好吃的底子,不新鲜的鱼再怎么调味都盖不住土腥味。买鱼的时候别光听摊主说,自己得学会看。活鱼要选眼睛清亮、鳃盖鲜红的,用手碰一下鱼鳞,紧实不脱落才好。如果买的是杀好的鱼,就闻闻味道,只有淡淡的鱼鲜味,没有腥臭味才靠谱。我今天选的鲈鱼一斤半左右,这个大小的鱼肉质最嫩,无论是蒸还是烧都刚好,太大的鱼肉容易老,太小的又没什么肉。
鱼买回家先处理干净,这步不能马虎。鱼鳞要刮得彻底,特别是鱼肚子下面和鱼鳍根部,藏着不少细鳞,用刀背逆着鱼鳞的方向刮,反复刮几遍就干净了。鱼肚子里的内脏要掏干净,最关键的是去掉腹腔里的黑膜,那层膜又腥又苦,不去掉会影响整道菜的味道。还有鱼鳃,一定要剪干净,残留的鱼鳃也是腥味的来源。处理好的鱼用清水冲洗几遍,然后在鱼身上划几刀,这样既能让调料入味,也能让鱼受热均匀。划的时候要注意,深度到鱼肉就好,别把鱼皮划破了,不然烧的时候容易散。
接下来给鱼做个“按摩”去腥。取一个干净的碗,放一勺料酒、少许姜片和葱段,再加点盐抓匀,把调好的料均匀地抹在鱼身上,鱼肚子里也要塞点姜片和葱段。盐不用放太多,只是为了初步入味和去腥。按摩好的鱼静置15分钟,这个时间别嫌长,足够让调料渗透进去,去掉鱼的土腥味。趁着腌鱼的功夫,我准备了点配料,切点姜片、葱段、蒜片,再拿两个干辣椒,家里还有点香菇,泡发后切成片,香菇的香味能和鱼肉的鲜味互补,让味道更有层次。
很多人问鱼怎么做才好吃,其实不同的鱼适合不同的做法,鲈鱼肉质嫩,清蒸最能保留它的本味,但今天我想做道红烧的,家里孩子爱吃浓油赤酱的味道。红烧鱼最考验的就是煎鱼,很多人煎鱼的时候鱼皮会破,看起来卖相不好,其实只要掌握两个小技巧就行。一是锅要烧得够热,烧到冒烟后再倒油,油热后转小火,把鱼放进去;二是鱼放进去后别着急翻动,煎到一面金黄定型后再翻面,中间可以轻轻晃动锅,让鱼受热均匀。我把腌好的鱼用厨房纸吸干表面的水分,这样煎的时候不容易溅油,也能让鱼皮更紧实。
鱼煎到两面金黄后,把多余的油倒出来一点,留少许底油,放入姜片、蒜片和干辣椒炒出香味,再把香菇片放进去翻炒几下,让香菇的香味释放出来。接着加一勺生抽、半勺老抽,老抽别放太多,主要是为了上色,翻炒均匀后加适量的热水,水量要没过鱼身的一半,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慢炖。炖鱼的时候要注意,别频繁翻动鱼,以免鱼肉散掉,实在要翻的话,用铲子轻轻托住鱼身再翻。炖的过程中可以把汤汁舀起来浇在鱼身上,让鱼的两面都能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。
大概炖15分钟后,鱼的香味已经飘满了整个厨房,这时可以尝一下汤汁的味道,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点盐和少许糖提鲜,糖不能多,只是为了中和酱油的咸味,让味道更醇厚。然后开大火收汁,收汁的时候要不停搅拌汤汁,防止糊锅,等汤汁变得浓稠,挂在鱼身上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。最后撒上一把葱花,一道香喷喷的红烧鲈鱼就做好了。盛盘的时候小心地把鱼盛出来,再把浓稠的汤汁浇在鱼身上,翠绿的葱花点缀在红亮的鱼身上,看着就让人有食欲。
其实鱼怎么做才好吃,没有固定的答案,关键是要根据鱼的特点和自己的口味来调整。比如鲫鱼适合熬汤,汤白味鲜;草鱼适合做酸菜鱼,酸辣开胃;带鱼适合香煎,外酥里嫩。但无论哪种做法,新鲜的食材、干净的处理和足够的耐心都是必不可少的。就像这道红烧鲈鱼,没有复杂的调料,也没有繁琐的步骤,只是用最简单的方法,把鱼的鲜味激发出来,这就是家常菜的魅力。
吃饭的时候,孩子夹了一块鱼肉,鲜嫩的鱼肉蘸着浓稠的汤汁,一口下去满是香味,连说比饭店做的还好吃。其实做饭这件事,只要用心,就能做出让人温暖的味道。一条普通的鱼,经过简单的处理和烹饪,就能变成餐桌上的美味,这大概就是生活中最实在的幸福。下次再有人问你鱼怎么做才好吃,不妨试试这个方法,简单又实用,保证不会让人失望。
收拾厨房的时候,看着空了的鱼盘,心里也觉得满足。家常菜不需要多么精致的摆盘,也不需要多么名贵的食材,只要做得入味、好吃,就是最好的。以后再买鱼,再也不用纠结怎么做,按照这个方法,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,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家常味道。生活就是这样,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,用一顿顿美味的饭菜,填满平凡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