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一冷,就总想着炖一锅热乎乎的羊肉,肉烂汤浓,喝上一碗浑身都暖透了。可不少人做羊肉时总犯愁,要么炖出来一股挥之不去的腥膻味,要么肉质柴得嚼不动,好好的食材都浪费了。其实羊怎么做才不臭不腥好吃,关键不在调料多复杂,而在处理和烹饪的细节上,这些家常技巧学起来,新手也能做出喷香的羊肉。
首先得说选肉,这是做好羊肉的基础。不同部位的羊肉适合不同做法,比如羊腿肉紧实有嚼劲,适合烤、卤或者做小炒;羊排带骨,炖汤或者红烧最香,骨髓炖化后汤汁都带着鲜味;羊腩脂肪分布均匀,炖出来油润不腻,是做羊肉煲的首选。买羊肉时要挑颜色鲜红、摸起来有弹性的,按压后能快速回弹,说明新鲜度高。如果是冷冻羊肉,解冻也有讲究,别直接用热水泡,那样会让羊肉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,里面的血水和腥味都锁在肉里,最好提前放冷藏室自然解冻,或者用冷水加少许盐浸泡,慢慢化开,这样能减少腥味。
处理羊肉的第一步,去血水和浮油至关重要。新鲜羊肉买回来,先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表面的杂质,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块,再放入盆中,加入足量的冷水没过羊肉,浸泡1-2小时,中间可以换1-2次水。这样做能让羊肉里的血水充分渗出,而血水正是腥膻味的主要来源之一。泡好后的羊肉,很多人直接下锅炒,其实还差一步——焯水。焯水时别用开水,凉水下锅才能让羊肉里的血水慢慢煮出来。锅里加冷水、羊肉块,再放几片生姜和一勺料酒,大火烧开后,表面会浮起一层灰白色的浮沫,这些浮沫都是腥味的“元凶”,一定要用勺子彻底撇干净,直到汤面变得清澈。撇完浮沫后,把羊肉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,记住是温水,用冷水冲会让羊肉遇冷收缩,肉质变柴。
接下来就是烹饪环节,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去味技巧,但核心都是“除腥增香”。先说说最受欢迎的清炖羊肉,这种做法最考验羊肉本身的品质,也最能体现羊怎么做才不臭不腥好吃。焯水后的羊肉放进砂锅里,加足量的热水,水量要一次加够,中途别加冷水,否则肉质容易变硬。然后放入拍碎的生姜、切段的大葱、几颗花椒和八角,再放一小块桂皮和香叶,这些香料不用多,多了会掩盖羊肉本身的鲜味。有人喜欢加山楂或者萝卜,山楂里的果酸能让羊肉更快炖烂,萝卜则能吸收羊肉的油脂和腥味,让汤更清爽。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,羊腿肉大概炖1.5小时,羊排和羊腩炖2小时左右,直到用筷子能轻松戳穿肉质。炖好前10分钟再放盐,过早放盐会让羊肉里的水分流失,变得紧实难嚼。
如果喜欢重口味的红烧羊肉,炒糖色和调料的搭配就很关键。锅里放少许油,油热后加入冰糖,小火慢慢炒至冰糖融化,变成深褐色冒泡时,迅速放入焯好水的羊肉翻炒,让每块羊肉都均匀裹上糖色,这样不仅能增香上色,糖的甜味还能中和羊肉的腥味。翻炒到羊肉表面微焦时,加入姜片、葱段、蒜片,再放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,接着加入干辣椒、八角、桂皮、香叶等香料,继续翻炒出香味。然后加足量的热水,没过羊肉,再倒入适量的生抽、老抽调味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.5小时,最后开大火收汁,汤汁浓稠地挂在羊肉上,香得人直流口水。红烧羊肉时,加一点陈皮或者料酒,也能有效去除腥膻味,还能让味道更有层次。
烤羊肉也是很多人的最爱,尤其是羊腿,烤得外焦里嫩,一点腥味都没有。处理烤羊腿时,除了浸泡和焯水,腌制是关键步骤。把羊腿洗干净后,用刀在表面划几道深一点的口子,方便入味。然后调制腌料,碗里放生抽、蚝油、蜂蜜、少许盐和胡椒粉,再加入切碎的洋葱末、蒜末、孜然粉和辣椒粉,搅拌均匀后涂抹在羊腿上,尤其是划开的口子里面,要充分抹匀。腌料抹好后,把羊腿放进保鲜袋里,再放入几片柠檬或者橙皮,密封好后放进冰箱冷藏腌制4-6小时,时间越长越入味,柠檬和橙皮的清香能很好地去除羊肉的腥味。腌制好的羊腿放进烤箱,上下火200度烤30分钟,然后翻面再烤20分钟,最后撒上一层孜然粒和芝麻,再烤5分钟,烤到表面金黄酥脆就可以了。烤的时候可以在烤盘里垫一层锡纸,放上洋葱块和胡萝卜块,既能接住滴下来的油脂,蔬菜吸收羊肉的香味后也特别好吃。
还有人做羊肉时会遇到“越炖越腥”的情况,这很可能是调料放错了顺序,或者用了不适合的调料。比如花椒和八角虽然能去味,但放得太早或者太多,长时间炖煮会让味道变得苦涩,反而影响羊肉的口感。另外,炖羊肉时别加味精和鸡精,羊肉本身的鲜味就很足,加了反而会让味道变得不纯粹。如果羊肉的腥膻味比较重,比如公羊,除了常规的处理方法,还可以在焯水时加一点白醋,或者在炖的时候放几颗绿豆,都能有效减轻腥味。
其实羊怎么做才不臭不腥好吃,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巧,无非就是选对肉、泡出血、焯干净、慢炖煮这几个步骤。无论是清炖、红烧还是烤制,只要把每个细节都做好,就能让羊肉的鲜味充分释放出来,一点腥膻味都没有。天冷的时候,炖上一锅羊肉,搭配米饭或者饼子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,暖身又暖心,这大概就是最简单的幸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