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一到,菜市场里的瓠子就多了起来,翠绿的外皮,白白嫩嫩的果肉,看着就清爽。瓠子是个好东西,既能炒着吃,也能做汤,不过我最爱的还是用它做饼。刚烙好的瓠子饼,咬一口软乎乎的,带着瓠子的清甜和面粉的麦香,不管是当早餐还是当加餐都特别合适。不少人自己在家做瓠子饼,总觉得不够软,要么硬邦邦的,要么一咬就散,其实想做出又软又好吃的瓠子饼,关键在选料和手法,多注意几个小细节,就能成功率满满。
先说说选瓠子,这可是做好瓠子饼的第一步。选瓠子得挑嫩的,要是选到老瓠子,不仅果肉里会有硬籽,吃起来还发苦,影响口感。怎么挑嫩瓠子呢?拿在手里掂量掂量,感觉轻飘飘的通常比较嫩;再摸摸表皮,光滑没有斑点,捏一下两端有点软但不塌陷的就刚好。买回家的瓠子,先把两端的蒂切掉,然后用清水洗干净,接着就可以擦丝了。擦丝的时候用那种细一点的擦丝器,擦出来的瓠子丝更均匀,后面调馅的时候也更容易入味。擦好的瓠子丝放在大碗里,撒上一小勺盐,用手抓匀,静置十分钟左右,这样能把瓠子丝里的水分杀出来。很多人会直接把杀出的水分倒掉,其实不用,这些水分里带着瓠子的清甜,留着后面和面正好,能让饼的口感更软嫩。
和面也是个技术活,面和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瓠子饼的柔软度。准备一个大一点的盆,倒入适量的中筋面粉,中筋面粉做出来的饼口感介于软和筋道之间,最适合做瓠子饼。然后把杀过水的瓠子丝连同水分一起倒进面粉里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把面粉搅成絮状。这时候再加入少量温水,温水能让面粉更好地形成面筋,而且醒面的时候更容易发。用手把絮状的面粉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,面团不用太硬,稍微软一点,像耳垂那样的硬度就可以。揉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,醒面二十分钟,醒面的目的是让面团里的面筋充分松弛,这样后面擀皮的时候不容易回缩,烙出来的饼也更软。醒面的时间别太短,太短面筋没松弛开,太长面团可能会发酸,二十分钟刚刚好。
醒面的时候可以来调馅。除了瓠子丝,还可以加点鸡蛋增加香味,要是喜欢吃肉,也可以加一点剁好的肉末。先把鸡蛋打散,锅里放少量油,油热后倒入蛋液,用筷子快速搅拌,炒成碎碎的鸡蛋丁,盛出来放凉。然后把放凉的鸡蛋丁倒进瓠子丝里,再加入切好的葱花、姜末,要是喜欢吃香菜,也可以放点香菜末。接着加入适量的调料,一小勺十三香、半勺鸡精、少许生抽,最后淋上一点香油,用筷子把所有材料搅拌均匀。调料的量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放,生抽别放太多,不然会掩盖瓠子的清香。调馅的时候不用再加盐了,因为之前杀瓠子丝的时候已经加过盐,再加容易太咸。按照这个方法调馅,做出来的瓠子饼馅料鲜香,和面皮搭配着特别爽口。
面团醒好后,放在案板上稍微揉一下,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小剂子大概像乒乓球那么大。取一个小剂子,用手掌按扁,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饼皮,这样包馅的时候边缘不容易破。把调好的瓠子馅放在饼皮中间,馅的量别太多,不然包的时候容易露出来,大概占饼皮的三分之二就可以。然后像包包子一样,把饼皮的边缘向上捏褶,把馅包严实,捏好的褶子朝下放在案板上,用手掌轻轻按扁,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圆饼,擀的时候力度要均匀,别把饼擀破了,擀到大概半厘米厚就可以。把所有的小剂子都做成饼胚,放在案板上,盖上保鲜膜,再醒五分钟,这样能让饼胚再次松弛,烙的时候更容易起鼓。
接下来就可以烙饼了。锅里放少量油,油不用太多,刷一层薄薄的就可以,这样烙出来的饼不会太油腻。油热后把饼胚放进锅里,中小火慢慢烙,烙的时候要勤翻面,大概每面烙两分钟左右,直到饼的两面都变成金黄色。烙饼的火候很关键,火太大容易外面烙糊了里面还没熟,火太小烙出来的饼不香,中小火是最合适的。判断饼熟没熟,可以用铲子轻轻按一下饼面,感觉有弹性,而且饼的边缘有点鼓起,就说明熟了。烙好的瓠子饼放在盘子里,可以稍微晾一下再吃,刚烙好的饼有点烫,晾一分钟后吃,口感更软糯。咬一口,外皮带着一点点焦香,里面的瓠子丝清甜爽口,鸡蛋的香味浓郁,越吃越香。
其实做瓠子饼真的不难,只要掌握好选料、和面、醒面、调馅和烙饼这几个步骤,就能做出又软又好吃的瓠子饼。每次我在家做瓠子饼,刚烙好就被家人抢着吃,尤其是孩子,一次能吃两三个。夏天天气热,不想做复杂的饭菜,就做上一盘瓠子饼,再搭配一碗小米粥,简单又美味。大家要是有空,不妨试试这个方法,按照步骤一步步来,肯定能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瓠子饼。软乎乎的瓠子饼,不仅好吃,还带着满满的家常味道,吃一口就觉得特别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