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最盼着赶集的日子,因为街角总有个支着铁锅的糖油糕摊。老师傅用长柄铁勺搅着沸腾的热油,旁边竹筐里码着一个个圆滚滚的生胚,下锅后滋啦一声响,不一会儿就膨胀成金黄的圆球,捞出来控控油,咬上一口,外皮带着点脆劲儿,里面却软乎乎的,融化的糖馅顺着嘴角往下淌,得赶紧用手接着,那股子甜香能记一辈子。后来自己试着在家做,总觉得差点意思,要么外皮硬邦邦,要么内里发死不松软,直到问了家里的老人,才知道糖油糕怎么做软又好吃,原来关键都在那几个不起眼的步骤里。
做糖油糕,选料不用多讲究,但得用对。面粉就得是家里常吃的中筋面粉,这种面粉筋度适中,做出来的糕体既有韧性又不会过硬。要是用高筋面粉,揉出来的面容易发柴,吃着口感发紧;低筋面粉又太松散,炸的时候容易变形。温水也有说道,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,大概60到70度正好,手伸进去感觉温热不烫手就行。这个温度能把面粉烫至半熟,形成柔软的面絮,为后续的松软口感打下基础。糖馅呢,白砂糖和红糖都能放,喜欢清甜口就多放白糖,喜欢焦香风味就加些红糖,还可以按自己口味掺点熟芝麻或者花生碎,增加香味,但别放太多,不然会影响糖馅融化后的顺滑感。
烫面是糖油糕变软的第一个关键。把中筋面粉倒进大盆里,慢慢往里加温水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面粉都变成絮状,没有干面粉颗粒。这时候不能急着揉面,得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醒十分钟,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,面筋也能稍微松弛一下。醒好后再下手揉,不用揉太久,只要揉成一个光滑不粘手的面团就行。要是揉面时间太长,面筋会变得紧实,炸出来的糖油糕就容易发硬。揉好的面团要继续醒发,这次醒发时间可以长点,大概20到30分钟,醒发过程中别让面团风干,始终盖上湿布,这样醒好的面团才会软乎乎的,充满弹性。
分剂子和包馅也得注意手法。醒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,不用额外撒面粉,稍微揉几下排气后,就可以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每个剂子大概像乒乓球那么大。取一个剂子放在手心,用手掌轻轻按压成圆饼,别用擀面杖擀,擀出来的面皮容易厚薄不均,炸的时候受热不匀,口感就会受影响。把调好的糖馅放在圆饼中间,用手指沿着面皮边缘慢慢向上捏合,就像包包子那样,把糖馅牢牢裹在里面,收口处要捏紧,不然炸的时候糖馅会流出来,不仅浪费还容易溅油。包好的生胚要放在湿布上盖好,防止表面变干,所有生胚都包好后,再静置五分钟,让面皮和馅料更好地融合。
炸制环节是决定糖油糕软又好吃的最后一步,油温控制是重中之重。锅里倒油,油要多放些,能没过糖油糕生胚才行。油温不能太高,六成热就可以下生胚,怎么判断油温呢?可以扔一小块面团进去,如果面团很快浮起来,周围冒细密的小泡,那就是六成热了。下生胚的时候要一个个慢慢放,别一次放太多,不然锅里温度会骤降,糖油糕容易沉底粘锅。炸的时候要用长筷子轻轻翻动,让糖油糕受热均匀,每个面都炸成金黄色。炸的时间不用太长,大概三分钟左右,看到糖油糕膨胀得圆鼓鼓的,外皮颜色变得金黄诱人,就可以捞出来了。捞出来后先放在滤油架上控一会儿油,把多余的油脂控掉,这样吃起来不会太腻,而且外皮也能保持一点酥脆感,内里却依旧松软。
刚炸好的糖油糕冒着热气,散发着浓郁的面香和糖香,这时候吃是最好的。轻轻咬开一个小口,先吹吹里面的热气,再慢慢品尝,软乎乎的内里裹着香甜的糖馅,口感绵密又带着点韧劲,一点都不粘牙。有时候家里人多,一次会多做些,炸好的糖油糕放凉后会有点硬,这时候不用着急,放微波炉里加热十秒钟,或者再放回热油里复炸十几秒,就能恢复软乎乎的口感,味道和刚炸好的差不多。现在每次做糖油糕,按照老辈人传下来的方法,就能做出软又好吃的味道,家里的孩子也像我小时候一样,围着锅边等着,咬一口就笑得眯起眼睛,那股子幸福的滋味,和小时候一模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