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方的家常菜里,条子肉算得上是一道硬菜,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家庭聚餐,端上这么一盘红亮油润的条子肉,总能让餐桌瞬间热闹起来。很多人觉得在家做条子肉麻烦,要么炖不烂要么太油腻,其实只要掌握住几个小诀窍,普通人也能做出饭店水准的味道。怎么做条子肉才好吃,关键还是在细节上,从选肉到炖煮,每一步都不能马虎,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家常条子肉的具体做法。
选肉是做好条子肉的基础,这一步要是选错了,后面再怎么操作都难救。最好选那种带皮的五花肉,而且得是肥瘦相间的三层肉,这种肉的脂肪分布均匀,炖出来肥的部分能化在嘴里,瘦的部分也不会柴。千万别选纯瘦的或者肥膘太厚的,纯瘦的肉炖出来干巴巴的没香味,肥膘太厚的吃起来又腻得慌。买的时候可以让摊主帮忙切成宽三厘米左右、长十厘米上下的长条,这样的尺寸既方便入味,吃的时候也能一口咬到皮和肉的结合部,口感更丰富。切好的肉条先别急着下锅,得先处理一下血水,不然炖出来会有腥味。
焯水是去腥味和杂质的关键步骤,很多人焯水的时候直接用热水,其实这样不对,应该用冷水下锅。把切好的肉条放进冷水锅里,加上几片生姜、两段大葱,再倒上一勺料酒,大火烧开。水开之后会看到表面浮起一层灰褐色的浮沫,这些都是肉里的血水和杂质,一定要用勺子彻底撇干净,不然腥味会残留在肉里。撇完浮沫之后再继续煮两三分钟,让肉的表面稍微定型,这样后续炒糖色的时候肉不容易碎。焯好水的肉条捞出来,用温水冲一下表面的残留浮沫,然后沥干水分备用。这里要注意,不能用冷水冲,冷水一激肉会收缩变硬,炖的时候就不容易炖烂了。
炒糖色是让条子肉颜色红亮诱人的秘诀,这一步最考验火候。锅里放少许食用油,油温烧到三成热的时候,加入适量的冰糖,冰糖的量根据肉的多少来定,一般一斤肉放一两左右的冰糖就够了。开小火慢慢炒,期间要不停用铲子搅动,让冰糖均匀受热融化。冰糖融化后会先变成浅黄色,然后逐渐加深,等到变成深琥珀色,并且开始冒小泡泡的时候,糖色就炒好了。这时候要赶紧把焯好水的肉条倒进去,快速翻炒,让每一块肉都均匀裹上糖色。炒糖色的时候火候一定要小,火太大容易炒糊,炒糊的糖会发苦,整盘肉的味道都会受影响;火太小又炒不出漂亮的颜色,肉会显得灰蒙蒙的没食欲。如果实在掌握不好冰糖炒糖色,也可以用老抽代替一部分,但冰糖炒出来的颜色更透亮,味道也更醇厚。
肉条裹好糖色之后,就该加调料增香了。先往锅里加入八角、桂皮、香叶、干辣椒,再放上几片生姜和几段大葱,继续翻炒几下,让调料的香味充分释放出来。接着加入适量的生抽和老抽,生抽主要是提鲜,老抽是为了进一步上色,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,老抽别放太多,不然颜色太深会发苦。翻炒均匀后,倒入足量的热水,热水一定要没过肉条,因为后续需要长时间炖煮,水少了容易炖干。大火把水烧开后,转小火慢炖,盖上锅盖,炖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。炖肉的时候火一定要小,让锅里保持微沸的状态,这样肉才能慢慢炖烂,味道也能充分渗进肉里。中途如果发现水少了,可以适量加点热水,千万不能加冷水,冷水会让肉突然收缩,变得紧实难炖。
炖到差不多的时候,可以用筷子扎一下肉,要是能轻松扎透,就说明肉已经炖烂了。这时候如果喜欢吃汤汁浓稠的,可以把肉条先夹出来放在盘子里,然后把锅里的汤汁过滤一下,去掉里面的调料渣,再把汤汁倒回锅里,开大火收汁,等汤汁变得浓稠冒泡的时候,把汤汁浇在肉条上,这样条子肉会更入味。要是想搭配点配菜,也可以在炖肉的时候加入一些食材,比如梅菜或者土豆。梅菜要提前用温水泡发,洗干净里面的沙子,挤干水分,在肉炖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放进去;土豆切大块,同样在那个时间点加入,一起再炖半个小时,这样配菜吸收了肉的香味,吃起来也非常好吃。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,妈妈做条子肉的时候总会加些土豆,土豆吸满了肉汁,比肉还受欢迎,每次都被抢着吃。
其实怎么做条子肉才好吃,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巧,主要就是把选肉、焯水、炒糖色、炖煮这几个步骤做好。记得小时候,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会做条子肉,每次妈妈在厨房炖肉,我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守着,闻着那股浓郁的肉香,口水都快流出来了。炖好的条子肉端上桌,红亮油润,夹一块放进嘴里,肥的部分入口即化,瘦的部分香嫩不柴,汤汁浓郁,配着米饭吃,能吃两大碗。现在自己成家了,也经常给家人做条子肉,孩子们也像我小时候一样,围着桌子等着吃,看着他们吃得开心,我心里也暖暖的。家常饭菜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,简单的食材,用心的做法,就能做出让人难忘的味道。
有时候家里来客人,我也会做这道条子肉,每次都能被光盘。客人们都说比饭店里的还好吃,其实我也就是按照这些步骤一步步来的。很多人觉得家常菜难做,其实是没静下心来琢磨细节。就像做条子肉,选对了肉,焯好了水,炒好了糖色,再耐心炖上一段时间,自然就能做出好吃的味道。不需要太多花哨的调料,简单的葱姜八角,就能把肉的香味激发出来。生活也是这样,简单用心,就能收获美好。下次想吃条子肉的时候,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试,相信你也能做出香嫩不腻的家常条子肉。